金雕

绝密档案,苏47技术原型,苏联S22

发布时间:2023/6/27 11:50:11   

苏联时代航空工业发展水平比肩美国,研制机型琳琅满目其中就有一款极品,苏-47“金雕”前掠翼隐形战斗机。这款战机也可以视为苏联真正意义上的五代机,前掠翼加小鸭翼布局带来的超机动性惊世骇俗,该机由大名鼎鼎的苏霍伊操刀。最初在设计和试飞阶段分别赋予S-32以及S-37代号,于年9月首飞,并于年改为苏-47最后因性能达不到要求而放弃。

这款梦幻般的战机虽然无果而终,但我们将时间回转到年,苏霍伊设计局成立80周年纪念画册中首次公开一款前掠翼战斗机。代号S-22(俄文C-22)采用前掠翼加鸭式布局造型十分炫酷前卫,同样也由苏霍伊研制不过时间上更早,属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五代机领域初次尝试,相比苏-47还早了大概十年时间。

苏-47“金雕”前掠翼战斗机S-22前掠翼战斗机

S-22作为苏联时代第一款前掠翼战斗机,在该技术领域作为领头机验证了大量先进技术,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没有S-22就没有后来的苏-47。可能是两者双发前掠翼布局过于相似,在官方宣传册上还特意用大字体标注了“Cy-47”,但细化之后看两者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当然也不能全怪现在的工作人员,毕竟这款机型相当神秘外界有可能知道它的存在,但并不一定知道它具体长什么样,更何况时过境迁40多年都已经过去了就当是探险猜测。

S-22前掠翼战斗机苏-47“金雕”前掠翼战斗机S-22前掠翼战斗机

70年代中期,苏联比美国更早开始下代战机研制计划,当时一口气提出三大项目。包括I-90战斗机、Sh-90攻击机,以及B-90轰炸机,目标很明确只不过最后都没能成功。不过在I-90项目中得到大量科研机构参与,综合之后最终给出了五代机苏联标准,包括超机动性,必须能以至少60度攻角(AOA)的持续飞行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可以不开加力实现超音速巡航飞行;隐身性能,具备低雷达反射面积(RCS)以及低红外特征。

实际从这些标准看和现在的五代隐形战机差不多,由于保密的严格性造成西方对当时苏联下代战机设想出现偏差,甚至替对手画出了米格-战斗机这种效果,不过谁都没想到未来米格的天空将由苏霍伊替代。

米格-战斗机

I-90项目在研制过程区分为轻型和重型方案,以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术战斗机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为例,苏霍伊设计局提交了一款双发前掠翼布局。气动布局基于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以及西伯利亚航空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通过风洞测试展示出极高的敏捷性,甚至在90度以及更大攻角中仍能提供良好稳定性和操控能力。上述两家单位两家单位分别以米格-23前掠翼模型、以及类似前掠翼苏-27模型进行了测试。

米格-23前掠翼模型、类似前掠翼苏-27模型测试

从S-22前掠翼战斗机俯视线图来看,采用鸭翼以及边条翼设计,前机身涡流情况很复杂,这对于当时的飞控系统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相比苏-47最大的不同是S-22没有水平尾翼,后机身看起来更加简洁明了。

既然是下代机型自然要应用更多先进技术,刚好上世纪80年代堪称苏联航空工业巅峰时期,很多的创新科术成果如最新的空气动力方案得到应用。航空设计师在S-22战斗机上大胆采用二元矢量喷管以进一步提高机动性,注意看下图的图示尾喷口类似于F-22战斗机,而不是后来的苏-47圆形喷口。

S-22前掠翼战斗机S-22前掠翼战斗机

S-22在另一款模型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前机身技术细节,有着凸出的长边条翼,鸭翼也做了切尖处理面积更大,可以产生更强烈的涡流耦合以达到增升效果。从模型中机头尺寸来看空间也很充裕,机头可以容纳大功率机载雷达,同时进气道采用带附面层隔板的不规则斜切进气道,在大迎角情况下依然有很高的进气效率。

S-22战斗机模型S-22战斗机模型

S-22作为苏联时代首款前掠翼五代验证机,由于长期被列为绝密项目公开信息非常少,但它的研制成果未没有丢弃。苏霍伊在S-22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新一代产品,正是大家看到S-37(苏-47)前掠翼战斗机,虽然它也没有坚持到最后但如果没有S-22的技术积累,估计连上天秀机动的机会都没有。

S-22前掠翼战斗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