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繁衍 >> 云南腾冲北海湿地迎来最佳观鸟季
冬天到来,万物开始收藏,一切都开始沉寂冷清。然而,这个时候的云南腾冲北海湿地却是异常热闹,未进湿地,先闻鸟鸣。
腾冲北海湿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60万年前火山溢流喷发形成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浮毯型湿地,肥沃的火山泥孕育了一个独特而多样化的物种基因库。年最新观测共有鸟类9目16科56种。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金雕、黑鹳、黑颈长尾雉、青头潜鸭,国家II级保护34种,CITES附录II的保护物种21种。年首次发现赤嘴潜鸭、斑头雁以及国家I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湿地“明星鸟”——国家II级保护动物紫水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面积如此小的区域内有如此之多的保护物种分布实属难得。
冬季的北海湿地,候鸟群飞,聚集争鸣。这里的候鸟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灰雁
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2只。灰雁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常见出入于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原、沼泽和草地。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针尾鸭
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约2只,越冬期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河流、湖泊、沼泽、盐碱湿地、水塘以及开阔的沿海地带和海湾,每年2月末3月初开始迁离中国南方越冬地,3月初至3月中下旬大量到达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4月初至4月中旬已基本到达中国北部繁殖地或迁离中国。
印缅斑嘴鸭
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余只,休息时常成对或集群漂浮在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每年十月中旬会到达湿地,来年3月初飞走。
赤嘴潜鸭
在北海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约有30余只,赤嘴潜鸭俗称大红头,是大型鸭类,性迟钝而不甚怕人。不善鸣叫,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飞行笨重而迟缓。故而比较呆萌。
赤麻鸭
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超过只,赤麻鸭体型较大,比家鸭稍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赤麻鸭繁殖期都是成对生活,非繁殖期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对待伴侣很是专一。
鸳鸯
北海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2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
白眼潜鸭
在候鸟观测中发现多只,属迁徙性鸟类。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中旬从繁殖地开始南迁。迁徙时成群,常成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
棕头鸥、红嘴鸥
北海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2只棕头鸥,1只红嘴鸥。繁殖期间栖息于海拔-米的高山和高原湖泊、水塘、河流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港湾、河口及山脚平原湖泊、水库和大的河流中。棕头鸥分布于亚洲中部、南部、东南部;中国青藏高原有繁殖,云南有越冬。
白骨顶鸡
北海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余只,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和越冬期间,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或是游泳于水面,或是栖息于水边沙洲或岸上。性好动,活动时常发出“ga-ga-ga-”的叫声,响亮清脆,很远即可听见。
赤膀鸭
候鸟观测中发现余只,喜欢栖息和活动在江河、湖泊、水库、河湾、水塘和沼泽等内陆水域中,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活动,偶尔也出现在海边沼泽地带。
水雉
北海湿地候鸟观测中发现40多只,水雉是一种较为大型的鸟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头部和颈部前端为白色,颈部后端覆盖有一片十分鲜艳亮眼的金黄色羽毛。背部、腹部及尾羽为棕褐色,两翼主要为白色,翅尖为黑褐色,尾羽像雉鸡一样是长尾羽。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凌波仙子”。
白腹鹞
在候鸟观测中约有2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主要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黑龙江和吉林省。
黑翅鸢
候鸟观测中发现2只。黑翅鸢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米多的高山均见有栖息。
红隼
北候鸟观测中,发现红隼约有1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旷野、森林平原、山区植物稀疏的混合林、开垦耕地、旷野灌丛草地、林缘、林间空地、疏林和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旷野、河谷和农田地区。
腾冲北海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的候鸟季都会迎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到湿地过冬,每年都会有新的候鸟“小伙伴”抵达北海湿地。随着北海湿地候鸟的增多,观赏的同时也要注意爱护这群“小天使”。(李黎、朱元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