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苏联科技的巅峰,被人遗忘的五代战机米格M

发布时间:2025/3/9 11:41:13   

第五代战斗机如今并不新鲜,美国有F-22A、F-35A/B/C,俄罗斯有苏-57,我国有歼-20,还有FC-31,法国和德国也在联合开发五代机,就连韩国、印度都提出了方案,英国更是打算跨过第五代战斗机,直接研发第六代战斗机,似乎全球主要军事强国都开始进入五代机的时代了。就在这个时候,似乎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曾经有个超级大国,也想赶五代机的潮流,也付诸了行动,还取得了成果,那就是苏联。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当年苏联无比器重的米格MFI战斗机吧。

选定米格,苏联把空军交给了米格

其实,苏联对第五代战斗机的追求并不比美国要晚,它们在70年代就论证过三种五代机的概念,虽然他们的技术路线不同,但是都能够压制四代机,这些方案中有I-90、SH-90、B-90等几个项目,分别代表了新一代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而到了80年代初,美国已经开始了其五代机ATF计划,也就是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该计划的产物就是F-22A战斗机,于是苏联的五代机发展终于有了切实的对手,这样就方便苏联不断使自己的方案具体化。

苏联的五代机计划有两个研发方向,参考的作战体系依然是苏联著名的前线航空兵+歼击航空兵的思路,于是苏联依然如四代机的苏-27、米格-29的搭配一样,设想了一个由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MFI和单发轻型战术战斗机LFI组合的五代机高低搭配。其中,本文的主角,米高扬设计局,则将自己的MFI计划称为产品5.12计划,把自己的轻型战斗机LFI计划,称为产品4.12计划。就这样,米高扬开始了自己的五代机蓝图绘制。

苏联的思路还算先进,他们希望重型战斗机MFI和轻型战斗机LFI之间可以共享一些零件,实现模块化设计,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一个天才设想。然而,苏联庞大的研发体系,在研发这种需要极高的创新能力和高精尖技术的产品时,遇到了体制机制运转缓慢的问题,于是苏联放弃了多个设计局竞标,在年,转而提出了让所有的设计局联合开发第五代战斗机的计划,成为了举国之力研发一个型号。

可即便是选定一个型号集中攻关,也必须要在各个设计局的型号中选择一个来延续计划。于是,年苏联的苏霍伊、米格、雅科夫列夫等著名设计局都向苏联空军提交了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设计方案,苏联空军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技战术要求和战役学说的飞机。其中,苏霍伊的方案是一种前掠翼战斗机,类似于后来的苏-47“金雕”战斗机,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提交了一个抬式布局战斗机方案,机身类似于F-22战斗机,总体上像极了如今的苏-57战斗机加上鸭翼。

米格设计局则提交了MFI的5.12计划和LFI的4.12计划,经过苏联空军、防空军等部队的联合研究分析,认为米格设计局的方案很好的贴合了苏联对五代机的需求,符合苏联的军事学说和战役理论,于是苏联国防部选定米格设计局为苏联第五代战斗机计划的牵头研发单位,而苏霍伊的苏-47方案则作为米格设计局方案的备选,在米格设计局方案推进期间,苏霍伊必须要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术和设计提供给米格作为助力。苏联把所有的赌注压在了米格身上,如果故事就这样继续下去,21世纪苏联的天空,就将会是米格来主宰了。

米格的努力

接到牵头研发的任务后,米格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高兴。苏联的体制与美国不同,选定了谁,似乎谁的工作压力还更大了,反正也不是私人的企业,不会像洛马那样的航空巨头获得订单时那么高兴,反正也没有多少钱可以赚到。所以,米格一开始并不是非常快速的推进计划,他们进行了许多对五代机技术的预研发,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最终,经过大量的风洞试验和模型测试后,米格决定了几件事情:首先,飞机应该采用鸭翼,因为这样能让飞机的升力最大化;他还用了一个大型三角翼,这是为了让飞机具备较好的机动性;使用发动机机腹可调进气道,这样能让飞机在大过载机动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动力性能;最后,米格还希望这架飞机装备矢量发动机。

最重要的是,米格希望自己的MFI战斗机是一架可以做到雷达隐形的战斗机,他们做了一个专用于风洞测试的缩比模型,来检测战斗机的雷达反射面积。通过测试,米格设计局不断改变和优化飞机的气动布局,使得飞机具备了较好的隐身性能。虽然看上去,米格的MFI战斗机并不是西方那种反射面明显的设计,但是米格确实实打实的拿到了他们想要的隐身结果。

年,米格开始把这架飞机的设计方案提交苏联国防部审核。苏联国防部对于米格的设计方案解读非常满意,但是由于苏联的国防经费比较紧张,于是苏联抛弃了LFI战斗机的研发计划,转而全力支持米格的MFI设计方案,并且把米格MFI战斗机的工程代号改为“产品1.42”,米格1.42的原型机发展历程由此开始了。

先进的性能、最终的落幕

米格1.42战斗机是要具备隐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在苏联,这个概念被称为“体系冲击机”思路,也就是把战斗机的突防能力发挥到极致,然后打击所遇到的空中、地面目标,打击敌人重要的体系节点,这就对速度和隐身都有很高的要求。于是米格设计局决定让这架飞机把所有的武器内置到弹仓内,为他研发了一个巨大的中央机腹弹仓。

依然是出于隐身考虑,米格1.42飞机和美国五代机一样,都开始选择V型垂尾,它的垂尾外倾偏转角度达到了15°,在苏联的风洞测试中,这个角度下,米格1.42的隐身能力最好。同时,苏联一改过去做工粗糙的毛病,尽量减少了飞机上的缝隙,这些缝隙都可能成为增加雷达反射面积(RCS)的因素。最后,苏联设计师为这架飞机设计了一个菱形,但是却平滑过渡的机头部分,看上去扁平,但是并不是典型的菱形机头。因此,苏联这架飞机看上去虽然没有西方隐身飞机那么棱角分明,但是也确实采取了很多措施,雷达反射面积并不大,很有苏联的特色。

米格1.42设计方案中用上了当时苏联所能拿出的最好的航电设备,比如苏联当时还在研发的机载相控阵雷达,以及部署在战斗机后部的后视雷达,使得战斗机具备°的探测搜索能力,甚至还能引导空空导弹进行越肩射击,打击尾部的目标。苏联当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AA-8蚜虫、R-73等著名格斗空空导弹进行改造,用来验证向后设计的设想,如果苏联没有最终解体,恐怕如今的人类空战已经进入了全向交战的时代了。

虽然,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1.42并不算纯粹美国定义下的五代机,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使用了诸多新技术的米格1.42,确实能在性能上压过第四代战斗机,而且是领先一代的水平。毕竟,他还有一个杀手锏:大推力发动机。苏联为了让1.42具备惊人的机动和超音速性能,为其研发了代号为AL-41F的发动机,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比如FADEC全权限数字化操作技术等,让飞机发动机达到了推比11,推力超过17吨的强大性能。

当年的米格1.42所用的AL-41F和如今苏-57所用的AL-41F1A根本不是一样的东西,当年的AL-41F是留里卡设计局全新设计的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7.5吨,军用推力也有11吨多,这让米格1.42实现了不开加力就能超音速飞行的能力。如今的苏-57所配备的AL-41F1A发动机是在AL-31F基础上改造,推力仅仅14.5吨,完全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产品。

年,土星-留里卡设计局把一架苏-27UB战斗机改造为发动机测试飞机,为其安装了巨大的AL-41F发动机,其巨大的二维矢量喷管显得极不协调,显示出米格1.42巨大的尺寸和所需的动力。该尾喷管被苏联称为LL-UV(PS)尾喷管。这就改造后的苏-27UB战斗机进行了多次试飞,验证了矢量尾喷的有效性,到了年,AL-41F发动机及其矢量尾喷技术通过国家验证,被导入米格1.42战机体系中,成为其必选发动机。

同样是年,米格设计局完成了米格1.42的全套技术设计,并且开始了首架原型机的生产。如果历史就这样演进下去,那么苏联空军将会很快收到量产型的五代机,米格1.42也将会成为和美国空军F-22A齐名的五代机。可是年苏联解体了,故事本应戛然而止,可是倔强的米格设计局不愿意放弃自己努力的高科技结晶,于是选择了自筹资金推动1.42工程。并且在年完成了首架原型机的制造,在茹科夫斯基进行试飞工作,这架原型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米格1.44原型机。

但是在俄罗斯建国初期的混乱和“休克”下,茹科夫斯基的试飞中心也陷入了混乱,整整1年之后,米格1.44飞机才开始了高速滑跑测试,此后米格因为俄罗斯不购买米格战机,把主要精力投资在苏霍伊重型战斗机上,导致经费不足,陷入了停顿,期间多次传出要被整合进苏霍伊的消息,米格彻底瘫痪了。

一直到年,米格设计局才重新启动了米格1.44的研制工作,而且还是自筹资金。就这样,倔强的米格在年把米格MFI战斗机原型机,工程代号为1.44的重型五代机,投入了首飞,再之后,这架战机的消息就很难看见了,它的性能,以及试飞的结果,包括各种数据,至今依然是个谜,俄罗斯在莫斯科航展上还曾经展示了1.44战机原型机,当人们好奇的看着这架冷战怪物时,苏-57战机已经在年底之前开始交付,米格1.44再也不会飞起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0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