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形状 >> 前掠翼设计的神话与悲剧苏47战机的兴衰史
现在的第五代战机,你可能只知道歼20、苏57、F35和F22这四种。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还有一种类似第五代的飞机曾经出现过,它和美国的F22几乎是同时首飞的。
它就是俄罗斯的苏47战机,它一经亮相就引起了轰动,但后来却很少再被提及,直到最后被淘汰,这让人不禁感叹,这款战机当初被人期待得太过了。
被誉为“金雕”的神话这款战机最初的代号是S32和S37,由此可以判断俄罗斯对它的研究应该是从90年代初就开始了。
从现在的角度看,苏47的作用和美国的格鲁门X29差不多,都是为了展示国家的科技实力,为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做准备,更像是一种过渡型号。
但在年首飞后的一段时间内,它被视为俄罗斯向下一代战机迈进的象征。
因为它是世界上少有的,采用前掠翼设计的飞机。
当然这种设计并不是苏联或俄罗斯独有的,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试验过前掠翼喷气式飞机。
在战争中,苏联还缴获了德国的前掠翼轰炸机Ju,并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后来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在今天,这种布局结构也很新颖,它对飞机的技术要求很高,但也可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降低雷达反射信号。
当时人们对苏47赞不绝口的有三点,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前掠翼设计,使得这款战机的性能已经超越了欧洲的台风,基本上达到了四代战机的顶峰。
第二,先进的气动布局和F22有类似之处,而且两款飞机都是在同一年首飞。
F22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机,它所具有的“光环”也影响到了苏47,让后者也被视为“神话”。
但和F22比起来,苏47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并没有人们所说的“俄罗斯第一款五代隐身战机”的水平。
第三,苏47使用了两台AL-41F发动机,最大后燃推力可以达到千牛,基本和美国F22使用的发动机相当。
这就赋予了苏47与众不同的机动性,同时最大速度也达到了2.6马赫。
如果能够成功服役,称为第四代战机中最强者也不为过。
缺陷之处去掉人们对它主观上的“滤镜”,这款战斗机也有很明显的缺陷。
比如说,它的内置弹舱太小了,只能装载2枚空对空导弹,相比之下后来俄罗斯研发的苏57内置弹舱至少可以装载4枚导弹。
只有2枚导弹使得苏47的容错率很低,一旦发射就相当于“断了自己的手”,只能指望对手“猝不及防”。
但是现代化的空战对于战机的火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广阔的战场上只能携带2枚空对空导弹的苏47几乎无法完成任务,即使是机动性再好,也只是活动的靶子。
苏47内置弹舱之所以这么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整体机身比较小,而设计师又把两侧的发动机进气口做得比较大,只能在弹舱大小上做出牺牲。
也就是说,苏47的设计师是想用机动性换取火力。
当然,苏47也可以通过外挂导弹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火力,当时的设计师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但这种方式无疑会大幅降低战斗机的隐身性,一旦被敌方雷达发现,对于飞机来说将是致命的。
可能当初设计苏47的设计师也没有意识到,现代战争对于一款战机的隐身性要求如此之高。
另外,即使是只能携带两枚导弹,其类型也很有限。
包括KS在内的远程空对空导弹是无法装备在苏47内置弹舱的,这类导弹专门为苏27系列和米格31设计,不具有通用性。
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自己削弱了自己的战力,在超视距打击方面甚至不如一些第四代战机。
俄罗斯为何放弃?后来随着俄罗斯正式决定采用苏57,苏47也就彻底停止了开发,专门为苏57进行各种试验验证。
曾经,俄罗斯可能也想过继续沿着苏47开发,把它作为第五代战机推出。
但是一方面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苏47整体开发进度很慢,虽然和F22在同一年首飞。
但是,苏47后来就没有了下文,可能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很多试验都无法进行,很多子项目都被搁置了。
等到了后来,苏57战机的顺利推进,让俄罗斯空天军看到了更先进的战斗机,前一个项目也就被废弃了。
由此可见,战机研发不仅要靠技术,而且还要靠经济投入。
要知道,当初美国为了研发F22,可是花了几百亿美元才打造出来的,我国研发歼20也没有少花钱。
另一方面,苏47作为一款第四代战机来说完全超越了同代水平,但作为一款第五代战机来说又有很多不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