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金雕妈妈寻仇记原创首发

发布时间:2023/5/19 16:19:31   
北京医治青春痘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8860371.html

关于金雕妈妈寻仇记,这是我小时候七八岁时就听到过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一到放学,写完作业,我们就到一个北京老太太家里听故事。北京老太太,其实那时候并不老,只有四十多岁,他儿子和我同学。不过那时候科技不是特别发达,人的劳动强度大,因此特别显老。

她丈夫是河南人,当初傅作义将军部队里的一个上尉谍报队队长;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后来改称北京)时,傅作义将军投诚反正。她丈夫随部队改编,再后来去了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再后来复原到了地方。据说,是因为在转业到地方时,由于丢失了一个什么很重要的证件,一家人就流落到了我们那个山村子里。

老太太由于嗓音好,外形也不错,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年轻时在国民政府华北电台当过播音员。

老太太很健谈,肚子里装着很多往事,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可惜,那时候小,不懂事,很遗憾,没有把她的故事留存下来。她经常给我们这帮小孩子念小说。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敌后武工队》,什么《红日》、《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我记忆中的许多小说,她都给我们念过。再后来,我把她给我们念过的小说专门去城里的新华书店买齐了。有些新出版的小说,我们也会买来,拿到她家,让她给我们念。

我们一帮小孩子围坐在她身边,静静地听她念。一边安安静静地听,一边被小说里的人物、情节吸引。每个人的情绪也随着小说波动。时而大笑,时而大哭。她往往也会被小说里的情节吸引,和我们一起笑,或者流眼泪。那时候的小说,大多以描写战争为主,因此,我们经常被其中英雄们的壮举感动。

无独有偶,大概几年前又听到过老太太给小时候的我们讲过的那个故事翻版似的同样的故事。我把它记录下来,作为一段人类和动物之间“亲密”接触的历史事件来阐述一下,或许可以给现在那些无知又无畏的人们一个深刻的警示。同时,也是作为一种提醒,让那些原本善良的人们从心底里生发出一种更加自觉的行动,热爱我们生存的自然,热爱我们身边包括鸟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地球是大家的,不仅仅属于我们人类,也属于所有动物。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力求取得一个尽量和谐的平衡状态。

故事的原型,既有小时候的影子,也有现代社会的情形,因此,我把这个模糊的故事整理完善一下,作为现代社会过往的一个历史故事来说。因为,所谓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那些有记载痕迹的岁月。

在一个山村里,生活着一家三口,主人叫王愚知,今年三十五岁;妻子李胜男,三十三岁;有个女儿叫妞妞,八岁,刚上一年级。

且说王愚知。他母亲当初生下他的时候,两只小眼睛就蔫呆呆的,隔半天才眨那么一下。父亲担心他可能有先天性疾病,有些不想留他的意思。就和他母亲商量:“不行,就扔沟里喂狼吧。”

那时候,农村都这样,生的孩子多了,不想留,就扔山沟里了。

不过,王愚知是家中第二个孩子,上面一个姐姐,并不算是那个多余的孩子。毕竟母子情深,虎毒还不食子呢。他母亲眼泪巴巴地看着他父亲,嘴角动了动,一副乞求的样子。那意思分明是说:也许没什么事呢。

父亲抽完烟锅里最后一口烟,在炕沿上“叭叭叭”磕掉了烟锅里的烟灰,下了炕。趿拉上鞋,回身就要抱襁褓里的孩子,被接生婆拦住了。

接生婆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已经干了二十多年接生工作,心地和她圆乎乎的面色一样善良。一听这男人要扔自己的小娃娃,就说:“哎,这可是你们家第一个男娃娃,怎么能说扔就扔呢?别的不说,好歹也是一条人命呢!”

父亲愣了愣,停下要抱孩子的动作。眼前这个小生命,那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何况还是第一个男丁。农村里劳务重,男孩大了都是顶梁柱。他本也不想,只是担心孩子呆傻,将来长大不顶用。那是八十年代初期,生孩子是有指标的,不能没完没了地生。生一个,就得顶一个。就是眼前这个孩子,也已经算是超生了。一想起村里管计划生育那个女主任凶巴巴的样子,他就怵得慌。

产后无力的母亲听了接生婆的话,犹如滑下山崖的人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感激地看着接生婆,又看了看停下动作的丈夫。尽管接生婆这么说了,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她仍然担心接生婆走了,丈夫还是会扔了自己十月怀胎、辛辛苦苦孕育出来的这个孩子。

接生婆说:“他爹,既然你认为孩子有病,那这么地吧。俺把孩子抱回去。俺女儿也正好刚生了孩子,奶水足,她孩子吃不了。两个孩子一起吃。你们这孩子假如真有病,算俺的。如果长的大一些,感觉没病,你们再抱回来。你们看咋样?”

父亲沉思了一下,没说话,但点了点头,抹了一下眼睛。其实他又何尝想扔呢。

母亲终于松了一口气,看着接生婆,眼泪犹如决堤的洪水,哗哗地冲出了眼眶。似乎那小小的眼眶,就是阻碍她眼泪的堤坝。她翻身要起来给接生婆磕头,无奈身子虚弱,根本无力起身。

接生婆说:“他娘,你干嘛呀?你这个时候哪能哭呢?坐月子可不是耍的,不能哭。孩子,俺抱走了。放心吧,俺会把他当作俺外甥一样抚养的。俺女儿前天生的,村里人还不知道呢。俺会和村里管计划生育的说,俺女儿一肚生了两。”

孩子在接生婆女儿家一天天长大。村里人迷信,起名字往往从相反的角度考虑。这是个小山村,有文化的人很少。

因为接生婆也担心孩子有毛病,便请了村里唯一一个识文断字的小学老师起名字。那老师知道这孩子的出生过程以后,就给孩子起名叫王愚知,意思是愚昧无知。希望他长大以后,不会像他名字一样,能够聪明伶俐。

孩子到接近两岁的时候,也没发现有什么大毛病,父母亲便从接生婆女儿家把王愚知接了回来。

王愚知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结实。就像地里浇了水拔节的庄稼一样,迅速长大。上完小学、初中,由于家里缺乏劳力,就辍了学,回家务农。再后来,就娶妻,生了女儿妞妞。

这天,王愚知开着电三轮上山砍柴。无意中看到一棵树上有一个很大的鸟窝,也听到了里面小鸟的叫声。他好奇地爬到树上,摸到了一只小鸟。不过,这小鸟个头可不小。

王愚知从小在农村长大,当然知道这是一只金雕的幼鸟。

金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王愚知曾经听人说起过,这样的鸟在镇上偷偷交易,一只可以卖到几千块钱。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几千块钱那可是一年在几亩地里辛辛苦苦播种、锄地、收割才能得到的一笔钱啊。

王愚知当然知道这种行为违法,但是这年头,不违法的事,它不挣钱呀!王愚知觉得有利可图,便把金雕幼鸟抓了起来,准备从树上下来。

就在这时,金雕妈妈捕食飞了回来。见到王愚知手里抓着它的孩子,它当然不干了。便急切地在王愚知的头顶上,来回俯冲盘旋,一边冲着王愚知不停地鸣叫,一边想抓挠他。那意思显然在说:“把我的孩子放下!”

王愚知见状,急忙从树上下来,把金雕雏鸟放进挎斗里,开着农用三轮车回了家。

等他到了家,金雕妈妈也尾随着飞到了他家的附近空中,盘旋着,鸣叫着。那意思分明是说:“你要干嘛呀?还我孩子!”

可是,利令智昏的王愚知,哪管这些,心想:俺就不给你,看你能咋的?

王愚知把小金雕放进一个鸟笼子里,准备过两天到镇上的时候,卖掉。

从这天开始,金雕妈妈每天来王愚知家附近上空盘旋、鸣叫。

王愚知想得挺好,给小金雕煮了玉米茬子喂。但是小金雕放进笼子里以后,竟然一口都不吃。喂水也不喝。几天后一命呜呼,死了。

王愚知见小金雕死了,也感觉非常丧气。心想,这鸟咋还这么倔呢?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死了,挣钱是没指望了,那就吃了吧。

王愚知把小金雕用油炸着吃了。你别说,这野生的鸟肉就是比家养的鸡肉好吃得多。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金雕妈妈除了夜里不来,只要天一亮,就会按时飞到王愚知家附近上空,来回盘旋、鸣叫,比时钟都准确无误。倒也怪了,王愚知的妻子李胜男、女儿妞妞出门,金雕妈妈从不理会,但只要看到王愚知出门,便会俯冲下来,袭击王愚知。而且,袭击的动作一次比一次凶狠,一次比一次激烈。

这时候,恰好遇到农村危房改造。介于经常遭到金雕妈妈袭击,王愚知找到了村委会主任。那村委会主任,正是王愚知的奶爹——接生婆女儿的丈夫。

王愚知把这两年遇到金雕袭击的事情原原本本和奶爹叙述了一遍。他奶爹看着他满脸、满头的新伤旧痕,对他的遭遇也略有耳闻,除了责怪他的行为以外,建议他和别人家换个地方盖房子,这样,那只记仇的金雕或许就不会再找到他家了。

说实话,王愚知本不想离开自己的住处。在农村,左邻右舍都住熟悉了,谁愿意好端端的离开自己原先的住处呢?不过,王愚知想了想,或许除了搬离原来的住处,也的确再无其他办法了。王愚知无奈,听从了奶爹的建议。几个月以后,新房子盖好了。果然,那只金雕再没有来骚扰过王愚知。

王愚知和跟他换房子住的那家人家侧面打听了一下住的是否安稳。他没敢提金雕的情况。那家人家是刚结婚盖新房子住的,不知道王愚知和金雕的恩怨情仇这件事。

人家告诉他,说来挺奇怪的,自从他们新婚后住进新房,就有一只很大的金雕,不时飞来他家,落在院墙上,不停地东张西望,好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似的。他新媳妇起初很害怕,担心金雕抓挠她。不过,金雕并没有。听说金雕喜欢吃鸡,但他家也没养鸡。那只金雕其实也并没有什么过激动作,只是在他家院墙上落过几次,后来又在他家上空盘旋、鸣叫过。他家的人出来、进去,金雕也不下来。此后,金雕就再没来过。

再后来,王愚知家便仍然在村里安安稳稳住着,开始他的奔小康梦想了。不过,从这件事以后,王愚知真的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起来,彻底告别了他原先的愚昧无知,也再没有动过抓任何鸟来挣钱的念头。他明白,挣钱,必须依靠勤劳,奔小康、过好日子,都应该勤勤恳恳,而不是靠投机取巧,不能靠损害别的动物来换取自己的幸福。

这件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地球是大家的,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包括鸟类在内所有动植物的家园,谁都不应该独占强霸。和谐相处,共存共住,这或许才是常态,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不要让动物们觉得:我们人类是丧门星,只要有我们人待的地方,其他动物就活不下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9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