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保护秦岭让我们共同守护鸟儿的家

发布时间:2022/11/3 18:00:03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秦岭大家园

众所周知

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

赋予了它丰富的自然资源

据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统计

目前秦岭有野生鸟类种

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4种

那么问题来了

你知道秦岭都有哪些珍贵鸟类吗?

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展翅飞翔的“东方宝石”朱鹮

朱鹮为我国特有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物种,世界珍稀禽类。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部(包括陕西全省)、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和环境恶化,朱鹮数量急剧减少,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年5月,7只朱鹮(2对成鸟、3只雏鸟)在洋县被发现。之后,国家和陕西省针对该物种开展了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再引入工程等多种保护措施,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近40年的保护,全世界朱鹮数量已达到余只,并还在持续增长。

在秦岭地区朱鹮为留鸟,数量约只,主要分布在以洋县为主的汉中各县。

结伴而行的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物种。它是第三纪冰川期残留下来的珍稀物种,是鸟类中的活化石,为东亚地区特有珍稀水禽,亦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中华秋沙鸭主要繁殖于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远东地区;越冬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少量在我国北方省份及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据国际鸟盟的最新数据,中华秋沙鸭数量仅为只至只,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中华秋沙鸭在秦岭地区为冬候鸟或旅鸟,估计数量在只以内。年在商洛市洛南县洛河首次发现陕西省内中华秋沙鸭稳定越冬种群。

机警胆小的黑鹳

黑鹳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鸟纲鹳形目鹳科,大型涉禽,体长可达厘米。其下胸、腹部及尾下为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黑色部位会散发绿色和紫色的金属光泽,嘴及腿为红色,飞行时翼下为黑色,眼周裸露皮肤为红色。主要以各种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

黑鹳是一种候鸟。国内繁殖于我国北方,如新疆、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越冬到秦岭南北坡,南可达长江以南地区。迁飞时结群活动,平时则单独活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

根据长期的鸟类监测和调查显示,黑鹳在整个秦岭地区各市均有分布,近年来秦岭区域分布的黑鹳数量呈稳定上升趋势。

为求偶而争斗的血雉

血雉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濒危雉类,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外缘及附近的山系之中,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秦岭山脉等地区。

在陕西秦岭地区,血雉主要生活在海拔米以上的桦树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密度大约为每平方公里50只至只,分布范围包括太白、眉县、周至、佛坪、洋县、宁陕、柞水等地。

光彩夺目的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又称金鸡,是一种羽毛鲜艳华丽的鸟类。金黄的冠羽、鲜红的胸腹部和长长的尾羽是雄性红腹锦鸡的标志性特征,雌性的羽色则比较暗淡。红腹锦鸡是中国特有鸟类,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陕西境内,红腹锦鸡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海拔米至米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最高可达到每平方公里30只以上。

敏捷有利的金雕

金雕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鸟纲鹰形目鹰科,是典型的处于食物链顶级的大型猛禽。其体长可达厘米,翼展可达2.3米,体重4公斤至6公斤,主要以大中型鸟类和中小型兽类为食。

金雕的“金”,主要是指它头和颈后羽毛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属光泽,它全身的羽毛呈栗褐色,背部和翅膀上还杂以少量白色,跟金色相距甚远。

金雕栖息于草原、荒漠、河谷,特别是高山针叶林中,最高海拔米以上。金雕是一种留鸟,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南的局部地区。根据长期的鸟类监测和调查显示,金雕在整个秦岭地区各市都有分布,但是数量并不多。

单独行动的黄腿渔鸮

黄腿渔鸮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鸟纲鸮形目鸱鸮科。体长约60厘米。全身羽毛深褐色,且具有黑色斑块或纵纹,具耳羽簇,眼黄,具蓬松的白色喉斑。跗跖上半部被以绒状羽,下半部裸露呈铅灰色。

黄腿渔鸮为留鸟。国内分布于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陕西等地。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缅甸等。根据长期的鸟类监测和调查显示,黄腿渔鸮在整个秦岭地区各市都有分布,但并不常见,秦岭基本为其分布的最北限,但是,随着近些年鸟类摄影活动的蓬勃发展,其在秦岭地区的出镜率较高。

食昆虫的黑喉歌鸲

黑喉歌鸲是一种小型珍稀鸣禽,关于其种群分布和数量情况,近年间罕有消息。19世纪末国外鸟类学家在秦岭西段甘肃南部首次发现了黑喉歌鸲,时隔一个多世纪后,年中国和瑞典两国科研人员在秦岭的佛坪和长青两个保护区内再次发现了7只雄性黑喉歌鸲。

黑喉歌鸲生性胆小,活动隐秘,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物种,数量在持续下降。黑喉歌鸲繁殖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及四川中北部,迁徙于云南东南部和泰国极北部。

在秦岭地区,黑喉歌鸲于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迁至中高海拔地区繁殖,8月中下旬南迁越冬,预估其数量约为50只。

这些可爱的鸟儿色彩各异、鸣声清脆

为秦岭增添了亮丽风景

留下了美妙歌声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关爱保护秦岭

关爱保护我们的朋友

来源:陕西传媒网

责编:大壮/校对:悠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