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8月初,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生活的人们,也感受到了些许的闷热。出德令哈市区,向西行驶40余公里,拐过一个盘道,在绿树掩映中南行一二公里之后,水天一色的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豁然出现在眼前。
走进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放眼望去,湖水与蓝天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远处,山丘横卧,才得以让人们把蓝天和湖水分开,野生水鸟上下翻飞,时而飞翔天际,时而低头觅食。岸边,一群群野鸭在芦苇丛中钻进钻出。沿着一条笔直的观光路走到一处观景台,微风扑面,闭上双眼,就能享受此刻的舒适和惬意,睁开双眼,壮丽和浩渺就在眼前。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旅客驻足拍照,留恋许久。
据青海省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人员介绍,可鲁克湖湖水面积公顷,是柴达木盆地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托素湖湖水面积公顷。保护区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65%。年经省政府批准,被列为水禽自然保护区。它是德令哈市的重要生态屏障。
不久前,为推动可鲁克湖-托素湖生态保护登上新台阶,准确掌握可鲁克湖——托素湖野生鸟类的栖息生存状况,进一步完善、改进生态保护措施,该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委托青海多美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年春季第三次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此次调查发现灰雁多只,赤嘴潜鸭余只,黑颈鹤66只。雀形目鸟类最多,高达16种。其中观察到成群的黑颈鹤在芦苇丛一带筑窝垒巢。
前两次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已分别于3月和4月圆满完成。三次调查共记录下鸟类87种,隶属14目3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为黑颈鹤、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种,分别为大天鹅、鹗、灰鹤、草原雕、白尾鹞、大、高山兀鹫、秃鹫、红隼、猎隼。
野生水鸟种类、数量的增多,是海西州大力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印证。栖息环境稳定,干扰因素持续减少,才能吸引珍稀濒危鸟类的停留、定居。
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主任许乃军介绍,近年来,随着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的稳步改善,鸟类数量、种类不断增加,春天成群的鸟儿在这里筑巢育雏,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小鸟家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