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给狼拍照的人遇到人比遇到猛兽更危险

发布时间:2022/10/20 21:23:43   

“它低吼了一下,然后就往前冲,当时给我吓一跳,我抓完照片后扛起机器就跑,结果没跑两步我就直接栽坑里了,那熊看到我栽坑里,它自己也吓一跳。”

听上去极是吓人的惊险时刻在韩宏伟这里似乎早就成了家常便饭。别看这个94年的小年轻平日里话不多,两颊微微有点高原红,但酒过三杯,憨憨一笑,话匣子就打开了:“我的日常可以说就是被熊追、被牛撵,还被狼围过,太正常了。”

危险时时在身边

出生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大草原上,韩宏伟自小就有和黄羊、金雕、狐狸、狼等野生动物打交道的经验。但在当时,韩宏伟内心认定它们没有情感、没有思想,只不过是“循着本能的生物罢了”。

直到大学毕业以后被某院线电影的导演喊进组,做了野生动物纪录片制片人兼摄像,这才发现自己简直就错得离谱——管它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明明就跟人类一样,是“动物社会”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搁韩宏伟身上,他却觉得,人生第一次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难是不难,就是有点笨手笨脚。

“我第一次拍片去的是阿尔金山,一进去,哇,藏羚羊、藏野驴什么的都没见过,而且数量非常多,我就比较兴奋,感觉来对地方了。”然而,米的海拔已让大家感到了明显的不适,偏还赶上下着大雪,恶劣的环境迫使大家休息整顿。

无人区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车子很难开进去

也许是自小就奔跑在草原上的缘故,韩宏伟很快就适应了过来,“但我也没经验,也没什么拍摄技巧,就是远远地把羊、牛、驴框住,找不到熊,也找不到狼,天天就是扛个机器到处晃。”这一晃不要紧,直接就对野生动物晃出感情来了。

“我当时看到一只藏野驴,心想正要拍它呢,就过去了,结果那只驴子摇头晃脑的,鼻子里还呼呼地喘着粗气,蹄子一下又一下地重重踏着地,它也不是说一直踩,就是观察你一下再踩一下。”

摇头晃脑的小驴子

这只驴子怎么这么好玩?韩宏伟心中暗想,于是继续靠近它,“我就发现它不怕我,我走一步,它也往前走一步。”直到离它有20米左右的时候,不远处的一群驴群开始出现骚乱,见此,这只藏野驴立刻跑过去,不断围着驴群转圈,若有跑出去的,它就立刻追回来,继而转头继续与韩宏伟对峙。

“就这一个动作瞬间让给我明白了,这是一只头驴,后面的驴群在看着它跟我对峙,它需要赶跑我巩固它在群体里的地位,”韩宏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动物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我开始知道怎么观察野生动物了,它们也有社会关系。”

成群结队的藏野驴

然而,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你“吓唬”驴子,别的动物也可以“吓唬”你,韩宏伟生涩又笨拙的工作方式虽然会有意外的惊喜,但又常常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近距离拍摄狼猎捕的过程

“有次我发现前方多米的地方有两匹狼,就直接把机器架过去了,拍的时候总感觉后背发凉,转头一看瞬间人间清醒,在离我差不多50米的地方有好几匹狼,我被包围了。”

深知这份工作可能会面临的意外状况,出发之前,韩宏伟一行人还专门设计了一整套暗语:“比如逃跑救援就是大喊大叫通知队友,拍摄的时候不能出声音,所以就是各种手势,拍中景就摸一下胸,拍全景就拿两个手抱一下脑袋,前进就用特警战士‘前进’的那个手势。”

韩宏伟自己也在心里无数次演练过遇到危险之后的情形,“会不断地想遇到狼、遇到熊要怎么办?我怕死。”然而,当危险真正来临,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预想中那么慌张,大脑可以高速运转以想办法脱险。

“我高举着三脚架,手里挥舞着腰带,把自己伪装得高大强壮,然后大吼大叫着不停转圈,发现对方根本不鸟我,但也没有冲上来。”就这样对峙了一刻钟,韩宏伟突然发现群狼当中有一只在向另一只作揖,另一只低呼一声回应,继而就四散而去了。

狼很聪明,不会轻易发起攻击

事后回想起来,韩宏伟仍心有余悸,“再拍的时候我才知道,当时我已经进入到它们的领地里了,狼窝就在附近,好在当时是秋季,它们不缺吃的,所以只是想观察我。”

时间久了,韩宏伟渐渐得心应手,不仅总结下来一套跟拍的独门秘诀,而且掌握了一些与不同的动物之间所需要保持的安全距离,如此一来,韩宏伟能更全面地观察它们的行为。

终于和野生动物搞好关系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韩宏伟眼里,动物的个性非常鲜明的,韩宏伟习惯用拟人化的语言描述这些个性鲜明的野生动物,“我就发现它们很有意思,有脾气、有性格。”

熊就有点像“街溜子”,“天天就晃悠来晃悠去,也不去猎食,就挖老鼠吃,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要么就是坐着,一坐就是一天,有点好吃懒做。”韩宏伟潜意识里似乎还有点偏袒熊,自己替它找补道:“可能只有我遇到的是这样吧。”

熊的日常:瞎遛达

藏耗牛就比较“楞”,不点也炸毛,“比如你单纯在赶路,那只牛看见你了,就会觉得你这是在挑衅它,立马‘呜’地就冲过来了,藏耗牛像越野车一样彪悍,跑得又快,犄角还特别锋利,是一种挺危险的动物。”

通过像旗杆一样竖立的尾巴可以判断:这只牦牛超级生气!

显然,韩宏伟对野生动物的看法已与当初大相径庭,但最令他着迷的,还是发现并记录野生动物的那些社会性行为。

韩宏伟就遇到过“熊孩子”,“小熊很活泼,时刻都处于在玩耍的状态,当时母熊喊它们走,但有只小熊不听话,母熊就一直喊它,它看看母熊,然后再看看别处,就是不动,然后特别戏剧性的场面就来了,母熊一看这样,直接跑过来就是一巴掌,把小熊打得四脚朝天的。就跟小时候我妈打我一模一样。”

挨了打的熊孩子

借助伪装的摄像头,韩宏伟还拍到了关于斑头雁的“家长里短”:“一家子关系好的时候会在早上一起‘嘎嘎’叫,中午困了也会眯眯眼;关系不好了,两口子也会打架,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来了。”

在韩宏伟的镜头里,动物和人类没什么两样,都是在各自的社会里建构自己的生活。“还说斑头雁吧,它们的窝就跟我们造房子一样,挨家挨户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但邻里之间还是会吵架。比如说两家的雌雁拌嘴,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然后有一家的雄雁就会过来帮忙,另一家的也跟着回来帮忙,俩家对着‘嘎嘎’叫,叫不过了就开始掐架。”

如果是不同物种做邻居,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微妙,“跟着游隼做邻居就挺闹心的”,因为游隼闲不住,没事儿就要找隔壁的大打一架,虽说只是点到为止,并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亡,但从体型上看,大是重量级选手,而游隼则合适游击作战,两者相逢,大注定会成为被戏耍的对象。

惊险、刺激、探索、乐趣......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在等着韩宏伟去发现,但很难说这是高效的工作,“动物和人不一样,不可能提前排练,也不可能配合你”,因此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的精彩都是摄像师长期蹲守的结果。

每趟出门都是“长枪短炮”

于是,韩宏伟不是在拍摄,就是在拍摄的路上,一连几个月生活在高原或大漠早就成了家常便饭,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哪里能够分明呢?

“偶尔也会崩溃,就特别想回到人类社会。我最长在山里待了60天,就搭了个帐篷住在山顶上,一个人很孤独,见不到人,一天下来可能甚至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极端环境非常考验人的生存能力

如果赶上恶劣天气,野外生存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在库木库里沙漠挡雨避雷、取水做饭,还要时刻警惕在帐篷逡巡的“不速之客”,日子紧紧张张,倒也过得下去。

时间久了,韩宏伟还学着苦中作乐,寻觅清甜的地下泉水泡茶喝,“在沙漠里取水要找有泉眼的河水,挖个坑再铺个毯子,我一般等在旁边的时候就晒晒太阳,特别特别舒服。”也能自娱自乐,尽情高歌,“在沙漠尖尖上唱歌,想唱多大声就多大声。”

给自己找点乐子,欣赏欣赏大漠风光

偶尔低头拍拍“小家伙儿”

即便是寂寞如雪,非常想找个能说话的人,但对于韩宏伟他们来说,在野外碰到人类却未必是件好事儿,尤其在无人区,因为遇到人通常只有两类:

一种是非法穿越者,他们或是出于猎奇,或者出于其他目的,但他们的到来兴师动众,会令生活于其中的野生动物感到极大的威胁,“动物们对轰隆隆的机器声非常敏感,所以就是没商量,见到就报警。”

而另外一种则是非法采矿者,“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这类人也是最危险的,有经验的导演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格外小心。韩宏伟团队在阿尔金山无人区甚至在一天之内就发现了三座私人偷开的金矿:

“当时我们兵分几路,有给森林公安打电话反映的,有直接卫星电话报警的,也有去到他们那里探查的,我把无人机飞在他们的营地上方盘旋,一直等到森林公安过来,把他们全都撤走。接下来的几天,阿尔金山管理局保护站的人就跟着我们继续走,一路走一路抓。”

而也正是非法采矿,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果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这就不是天人合一了,人类最终会走向灭亡的。”

小藏羚羊对镜头感到好奇

见过自然的残酷,也见过利欲熏心带来的血淋淋,韩宏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野生动物的真实处境。如果说纪录片是一扇窗户,可以连接人类与野生动物、自然与都市,那么,自己的角色则是一双眼睛,代表人类,也代表野生动物,“就像是一个窗口吧,双方总要试着了解彼此”。

这份工作对韩宏伟的形塑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每次回归都市社会,他都要经历一段短暂的适应期,会小心翼翼拾起在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道,也会补偿性地享受都市的繁华,约上三五好友胡吃海喝,通宵达旦地玩乐。

但午夜梦回时,野外见过的那一双双纯粹的眼睛就像电影回放一样,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心里面也莫名升腾起一个声音:“回去吧,回去吧,它们在等你”,韩宏伟清楚地意识到,拍摄野生动物这件事情,这辈子可能都放不下了。

被爱的有恃无恐,黑脸叶猴公然“拦路抢劫”

如今受疫情影响,韩宏伟暂时告别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野生动物,但闲暇之时,他总忍不住设想有可能实现的拍摄手法以及能呈现的画面。“我想要的镜头还有很多,比如熊在洞里是怎么睡觉的,如果我用一个滑轨从它面前滑出来,这个镜头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

但自小看着《动物世界》长大,韩宏伟坚信:春天来了,一切就都恢复了,因为“草原”就在那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1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