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形状 >> 江苏惊现非鸡非鸭怪鸟凶残淘汰自家幼崽,
#年3月,江苏省宿迁六塘河里,出现一群长得像鸡又像鸭的怪鸟。
怪鸟个头跟家鸡一样大,长着尖尖的鸡嘴和鸡身体,却像鸭子一样游荡在水面上,时不时还会一个猛子扎下水捉小鱼。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配色:一双红眼睛,一身黑色的羽毛,顶着一个白色的脑门和嘴壳。
非鸡非鸭的怪鸟,名叫白骨顶鸡,是一种秧鸡,跟红脑门黑羽毛的黑水鸡是亲戚。
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白骨顶,却是秧鸡群里少见的狠角色。它性格凶悍,能打善斗,一脚就把猛禽踩进水里淹死。除了凶残地对付敌人之外,白骨顶对自己的幼崽也很冷酷,一口一个不在话下。
我们从头说起。
打架能手白骨顶白骨顶鸡,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
脑门上的白骨是它的额甲,准确地说,额甲不是骨骼,而是硬化的角质层。摸上去的手感,就像脚底板上的老茧。
白骨顶的体型像家鸡,但是,却有一双水鸟的脚掌。跟身体相比,它的脚掌异乎寻常地大,比鸭掌大得多。看个细节,白骨顶的脚掌不像鸭掌是一整片,它的脚掌像树叶一样分叉,形成叶状瓣膜。这种奇特的脚掌最大的优势在于:既增加了踩水的面积,又减少了水流穿过脚掌的阻力。
叶状脚掌最适合在水面上奔跑,踏水时张大脚掌,提腿出水时收拢脚掌,又快又省力。白骨顶不能直接从水面静止起飞,它要在水面上奔跑很长一段路,借助动力才能起飞。
除了脚掌比鸭子的更大之外,白骨顶的腿也比鸭子的更长。于是,白骨顶拥有一个鸭子没有的战斗技能:用脚踹。
跟金雕、猫头鹰之类用爪子攻击的猛禽相比,白骨顶的趾甲不够锋利,不能扎穿敌人的肚皮,但是它的脚掌足够大,能一巴掌一巴掌地招呼敌人。
繁殖季节,经常能看见白骨顶小哥打斗的场景。一言不合,2只小哥就从水下伸出大脚掌,互相对扇。它们能从水下一直打到岸上,在岸上飞起一条腿,直接命中对方胸口。
除了同伴之间的打斗之外,白骨顶对抗敌人时,同样勇往直前。非繁殖季,一大群白骨顶聚集在一起,有效地躲避捕食天敌。到了繁殖季,白骨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进入自己领地的敌人。
荷兰生物学家,拍摄到一段白骨顶反杀鸡母鹞的精彩历程。
鸡母鹞(yào)是鹰科里的中型猛禽,学名普通鵟(kuáng),捕食田鼠、兔子和鸟类。鸡母鹞的体型比白骨顶更大,是它的天敌之一。
白骨顶一家把鸟巢搭建在沼泽里,鸟妈妈带着它的3个小宝宝安静地呆在巢穴里。
一只鸡母鹞从天而降,落在鸟巢附近,企图拎走一只小鸟。面对不怀好意的敌人,鸟妈妈没有丝毫畏惧,愤然出手,直接跟鸡母鹞打了起来。
怒气冲冲的鸟妈妈,爆击技能全开,几脚就把鸡母鹞踹进水里。河流湖泊溪流池塘,这些水域可是白骨顶的主场。
落水的鸡母鹞很恐慌,试图抓住水里杂草,翻身上岸。鸟妈妈毫不留情,一脚踩在鸡母鹞的脑袋上,整个身体压上去,把鸡母鹞直接踩进水里。
鸡母鹞偷鸡不成,反倒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白骨顶繁殖后代除了残酷对敌之外,白骨顶对待自己的小鸟也不会手下留情。
白骨顶家里的孩子很多,但是能长大的孩子却不多。因为它们的父母非常偏心,只照顾自己喜爱的小鸟。
白骨顶是一夫一妻制鸟类,繁殖期间,父母双方都会照顾后代。它们一年繁殖一次,每年5月开始产蛋,1天1个蛋,1窝里攒够8~10枚蛋后,开始孵化小鸟。
孵化出来的10只小鸟挤在巢穴里,小鸟刚出生时,父母还会细心照顾,给每只小鸟喂食。几天后成鸟就不耐烦了,听见小鸟叽叽喳喳叫着讨食时,开始啄咬小鸟,让它闭嘴。这时,父母不再喂食所有的小鸟,只喂食最强壮最漂亮的几只。白骨顶的小鸟,黑羽毛红脑袋,长大后才会换成白脑门。父母喜欢脑袋最红,颜色最鲜艳的小鸟。
10天后,大多数的小鸟都死亡了,大部分是饿死的,甚至还有些被父母吃掉。鸟巢里,只留下2、3只父母最偏爱的小鸟,能够吃饱饭,长成大鸟。
除了残酷对待自家小鸟之外,白骨顶还有一个更为奇特的操作:它会跑到其他鸟的巢穴里下蛋。跟杜鹃鸟把鸟蛋寄生在其他鸟类的巢穴里不同,白骨顶把鸟蛋寄生在同伴的巢穴里。
白骨顶自己有一个巢穴,下10枚蛋,跑到同伴的巢穴里,再下几个蛋。寄生鸟蛋之后,白骨顶回到自家巢穴,开始孵化、喂养小鸟。
最后一个问题,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鸟的白骨顶,为什么还要进行这种寄生鸟蛋的操作?
看一个数据,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图片上是白骨顶小鸟的存活率统计。10只小鸟,最早孵化出壳的5只小鸟,有60%的机会长大,最后孵化出壳的5只小鸟,存活率只有31%。
如果寄生在同伴鸟巢里的鸟蛋,比亲鸟鸟蛋更早孵化的话,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更高。
白骨顶自己养活一批小鸟,希望同伴帮它再多养活几只,算盘打得顶呱呱。
但是,聪明的白骨顶忘记了另一条事实:它的同伴趁它外出的时候,也会偷偷摸摸地溜到它的巢穴里下蛋。白骨顶喂养的小鸟,有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好了,白骨顶的秘密先聊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