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青海湖边的珍稀鸟

发布时间:2023/4/22 13:58:32   
北京看皮炎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118286.html

成群的鸟儿飞过湖面

白琵鹭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近日,西海都市报刊登一则《去年46.2万只水鸟飞抵青海湖》新闻,主要内容为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或超过世界种群分布1%的水鸟有13种;年至年,青海湖水鸟统计总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保持在40余万只,其中年水鸟全年统计总量为46.2万只。

作为湿地生态变化的指示物种,水鸟数量的增加标志着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呈现向好趋势。本期《第一阅读》栏目邀请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为大家介绍五种青海湖罕见的鸟类。

草鹭:不吃草的鹳形目鹭科鸟类

年,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的一次青海湖水鸟监测中,监测人员发现了一只草鹭,这是青海首次记录到这种鸟类。草鹭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草鹭和苍鹭的长相很相似,个头也差不多,所以有的人可能会把它和苍鹭混为一谈。其实,它们的颜色不一样,苍鹭主要以灰色为主,草鹭的颜色为土咖啡色,也就是赭色或者褐色,相对来讲,草鹭头顶和后背羽毛的颜色要比苍鹭丰富一些。”王舰艇告诉记者,草鹭是大、中型涉禽,属于鹳形目鹭科,在中国的分布和种群数量均不及苍鹭普遍和常见,种群数量更为减少。它在长江以南有分布,所以在青海地区能看见草鹭还是挺稀奇的。

今年年初,王舰艇在宁湖片区监测期间,有幸观测到一只草鹭。王舰艇分析,草鹭主要栖息于湖泊、沼泽、水库等处,特别喜欢生活在有大片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水域。它在宁湖片区待了半个多月,可能是旅鸟,只是短暂停留。

根据网络资料显示,草鹭别名草当、花洼子、黄庄、紫鹭,体形呈纺锤形,枕部有两枚灰黑色长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悬垂于头后,状如辫子,胸前有饰羽,是鹭科家族中羽色最花哨的成员。它具有“三长”特点,即嘴长、脖子长、腿长,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飞时头颈弯曲。日常以小鱼、蛙、甲壳类、蝗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时常分散在水边浅水处边走边觅食,经常静静地守候在水边,长时间等候过往的鱼类和其他软体动物。

蓑羽鹤:能飞越喜马拉雅山

年度水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记录到水鸟5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里面就有蓑羽鹤。

王舰艇介绍,蓑羽鹤是鹤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因为体型娇小玲珑、举止娴雅、性情温柔,如闺中小姐,又被称为“闺秀鹤”。蓑羽鹤身体呈蓝灰色,眼先、头侧、喉以及前颈为黑色,眼后有一白色耳簇羽非常醒目。双脚为黑色,飞翔时翅尖也是黑色的。据了解,蓑羽鹤通常在内蒙古繁殖并且养育幼雏,平时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草甸沼泽、芦苇沼泽、苇塘、湖泊、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种环境中,能在海拔米的地方生存。春秋迁徙季节,蓑羽鹤会来青海湖短暂歇脚。

蓑羽鹤不仅吃各种小型鱼类、虾、蝌蚪、蛙类、昆虫,而且还吃植物嫩芽、叶子和果实,若生活的地方靠近农田,它甚至会吃小麦、玉米。

“最为寒冷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一直被视作鸟儿都飞不过的高山,但蓑羽鹤每年11月初和翌年3月中旬居然能飞越过去到达印度过冬。”王舰艇说,蓑羽鹤可以飞得很高,但它不属于强壮的鸟类,一旦身体不好就会掉队而被金雕吃掉。它能飞越喜马拉雅山是因为不畏严寒、不怕死亡,在逆境中不断锻炼的结果。

白琵鹭:姿态优雅的“飞鸟美人”

它全身羽毛是白色,胸部和头部冠羽黄色,冬羽纯白,因嘴长直且扁阔似琵琶故得名白琵鹭。王舰艇说,白琵鹭属于大型涉禽,其脖子、双腿很长,双腿下部裸露呈黑色。由于长相动人、姿态优雅,飞行时轻盈灵巧,被称为“飞鸟美人”。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据了解,白琵鹭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及浅水处,也见于芦苇沼泽湿地、沿海沼泽、海岸等各类环境中,不过很少出现在河底多石头的水域和植物茂密的湿地。日常主要以虾、蟹、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软体动物、小鱼、螺蛳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在水中觅食时,它的嘴像大铲子一样,张大嘴巴左右来回扫,靠触觉来判断食物的踪迹。”

网络资料显示,白琵鹭繁殖于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北部地区;越冬于长江下游、江西、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及其邻近岛屿。“秋天,成群的白琵鹭会飞抵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鄱阳湖湿地越冬。”王舰艇说。

白琵鹭在青海地区并不多见,青海湖能监测到实属不易。王舰艇分析,来青海湖的白琵鹭或许只是偶尔路过,属于旅鸟或迷路鸟。

角鸊鷉:尾巴几乎看不见

提到角鸊鷉,很多人可能连“鸊鷉”两个字都不会写,更别说看到过。王舰艇说,角鸊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青海地区很少见,“能在青海湖看到它,真的很幸运。”

年,王舰艇在东出口监测鸟类时也发现过一只角鸊鷉。据了解,角鸊鷉是中型游禽,长着一张黑色短嘴,又直又尖,尖端呈黄白色,像凿子一样,用于啄捕鱼虾。翅膀短而圆,尾巴短小,几乎看不见,双腿长在身体后面,走起路来有些笨拙。繁殖羽(夏羽)的时候,角鸊鷉特别漂亮,显得华丽大气,非繁殖羽(冬羽)的时候,它就呈现出一幅素颜的样子。

角鸊鷉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水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种子。夏季多吃昆虫,冬季多吃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觅食主要通过潜水的方式进行。网络资料显示,角鸊鷉有时候也会吃自己的羽毛,可能用于帮助消化胃里面的鱼骨,也可能用于去除肠道里面的寄生虫。

每年春季4月初至4月末,角鸊鷉开始往北方繁殖地迁飞,秋季10月末至11月初迁往越冬地,迁徙的过程比较缓慢,主要沿海岸和河流进行。“来青海的角鸊鷉或许是看中了青海的气候来过夏天的。”王舰艇说。

灰头麦鸡:会飞的“鸡”

今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夏季水鸟监测过程中,观测到一只灰色中型涉禽,经鉴定为灰头麦鸡,通过历史数据对比,该品种为青海湖鸟类新发现。

王舰艇也监测到过灰头麦鸡,据他介绍,灰头麦鸡头部、颈部以及胸部的颜色为灰色,前胸羽毛黑色,腹羽白色,腹面黑褐色,嘴、双腿以及双脚都为黄色,嘴尖有一抹黑色。它虽然叫麦鸡,但在麦田中并不容易见到,反而在沼泽、湖泊、草地、水田等开阔地带可以见到。

据了解,灰头麦鸡是鸻形目鸻科麦鸡属鸟类,善于飞行但飞行速度比较慢,喜欢在空中上下翻飞,两翅迟缓地扇动,飞行高度不高。有时候栖息于水边或草地上,主要以甲虫、蝗虫、蚱蜢和直翅目昆虫为食,也吃螺类、蚯蚓、软体动物和植物的叶子及种子。

网络资料显示,灰头麦鸡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以及江苏、福建一带,越冬于广东和云南等地。年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据了解,灰头麦鸡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王舰艇分析,在青海湖发现的单只灰头麦鸡可能是一只迷路鸟,也可能是因为青海生态环境好了,吸引了它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5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