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形状 >> 孝义贵客远方来邂逅春风里
涟漪泛泛的湖面上,一只只候鸟在展翅飞翔,优美的身姿掠过湖面,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这一切变成美好的现实,鸟儿自在迁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丽孝义的画卷在伟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渐渐展露容颜。
随着春天大踏步地走来,胜溪大地上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植物纷纷苏醒,一群群来自西伯利亚的“贵客”却在不舍中告别了湖面,振翅北飞。
每年的10月下旬,经过长途迁飞的赤麻鸭便成群结队地来到孝义越冬,直到翌年的3月初至3月中旬迁往繁殖地。“生态好了,保护也跟上了,候鸟的数量自然就多了。”常年拍摄鸟类的摄影爱好者武晋洲自豪地说,“随着候鸟类数量的增加,来自周边县市的摄影爱好者也在增加。”
历时10年的拍摄,据晋洲的不完全统计,每年春秋两季,在孝义境内,飞来飞去的鸟类由几十余种增加到现在的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金雕等。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今天鸟儿们自由飞翔、栖息补给的地方,孝河湿地公园、胜溪湖森林公园的前身是那么的不堪——乱石遍地、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污水横流。
随着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工程、环保攻坚战役、城乡环境整治,孝义的生态环境赢得了诸多候鸟的青睐。从年开始,每年的迁徙季,大天鹅、小天鹅、鸬鹚、赤麻鸭、翘鼻麻鸭、红嘴鸥、白鹭、黑鹳、苍鹭等候鸟飞临孝义张家庄水库、孝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此做短暂的停歇、修整、补给,还有许多鸟类从候鸟变成了长留鸟,在孝义繁衍栖息。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我要把这些美丽的身影定格下来。”从年起,武晋洲开始用镜头记录湿地里的鸟类。一张张灵动的图片,生动诠释着这里的“生态之变”。
为了留住这些天之骄子,近年来,孝义市加大了对孝河湿地的保护。”孝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张强告诉记者,湿地新设了野生动植物监测管理系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组建了巡护队伍,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护,同时进村入户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居民保护意识。为了应对新变化,不断打造候鸟栖息环境。
除了湿地景区,当地居民、志愿者等也对这些“贵客”倍加呵护。年12月25日,孝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成立。作为协会的参与者和发起人,武晋洲和孝义的60余名摄影人已经持续十年用镜头记录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迁徙栖息和繁殖的历程,见证了孝河国家湿地公园逐步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成为研究野生动植物的新平台。
目前,孝义市已成立野生动植物观察点13个,野生动植物保护联系点26个。
随着生态建设的全面展开,地下水位慢慢上升了,湿地里逐渐出现了30多个湖泊水系,水质也从劣五类提升到了三类,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以前杨树、柳树等少量单一树种变成了现在的38万株各类乔灌木和50万平方米的地面植被和水生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65%。
“野生鸟类种群数量的增多,不仅为孝河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让北方寒冷的冬天不再萧条和寂寞,更使孝义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孝义发展的新活力。”张强说。
“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环境非常挑剔,以前孝义很少见到。”武晋洲回忆起首次在孝河国家湿地公园拍到黑鹳的情景仍难掩激动之情,他说,对繁殖、迁徙环境要求极高的黑鹳,能在孝义这个资源型城市安家落户,这在十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孝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变化,是孝义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树立“生态立市、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出重拳治理环境,修复生态。
大力铁腕治污,孝义开始大规模拆除烟囱,取缔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推动传统的煤焦企业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守护绿水青山,孝义不仅有直击污染的“铁砂掌”,也有治理生态环境的“组合拳”。
年6月,孝义市“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大造林,大绿化,荒山荒坡“植”绿,昔日的渣场、拆迁片区新建时“留”绿,建设社区公园“增”绿,路口、交通转盘等空白点植树种草“扩”绿,公路、水系两旁“兴”绿。到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2.7%。
随着胜溪湖森林公园一期二期工程相继落成,开启了孝义“一河两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孝义生态文明建设已从施政理念层面,逐步转变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就住在附近,每天都来,公园里转一圈,心情特别好。”对于孝义不少市民来说,每天在休闲之余,那便是去胜溪湖森林公园散心漫步。
从落后的生产方式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星星点点的见缝插绿到大刀阔斧增绿,精耕细作养绿;从昔日的荒山颓岭到生态屏障。孝义,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示新孝义新形象的发力点。(张丽妍)
图片由孝义市动植物保护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