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瑶花慢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周密(-),字公瑾,号草窗、蘋洲,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原箱济南,后迁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不仕。善书画、懂音律,能做诗,喜藏弃校书。其词词风清丽,与姜夔相近。与吴文英并称“二窗”。除词集《蘋洲渔笛谱》、《草窗词》外,更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杂著。
鉴赏:这是一首针砭时弊的词。词人借咏琼花讽喻时事。
开庆元年(),宋军与蒙古军交战,原本大败,但昏聩无能的宰相贾似道当时独揽朝纲,他暗中以割地赔款的条件与蒙古屈辱议和。蒙古退兵后,贾似道又对朝廷谎称捷报,并邀功请赏,无耻至极。咸淳初,蒙古兵再次侵扰襄阳、樊城,边关告急,贾似道却欺瞒不报,反而在西湖大造楼阁庭院。度宗皇帝整日笙歌纵酒,对此一无所知。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统治者不论国事,仍然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词人对此深感愤慨,因而赋词予以揭露和抨击。
上片词人盛赞琼花。“朱钿宝玦”三句不仅写琼花如金雕玉琢般晶莹剔透,更说是“天上飞琼”,即来自天界,极言其名贵,为下文“江南江北曾未见”作了铺垫。因为“来自天界”,必是世间少有罕见之物,所以世人都难以辨识,甚至将其误认为梨花或者梅花。“淮山”以下几句由咏花转而联系现实。作为南宋北方的疆界,同时也是琼花生长地的“淮山”,如今连年混战,硝烟弥漫,似乎春天都比别的地方来得晚。这种时候,琼花“花落花开”“几番”,却无人识其“芳心高洁”,如此荒凉落寞,恰似那些“玉关豪杰”,得不到朝廷号令,不能奔赴战场,生生蹉跎了年华,空耗了志向。
下片词人全面抒情。“金壶”巧化杜牧诗句借古讽今。想当年,唐玄宗为博佳人一笑,千里轻骑送荔枝,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前车之鉴尚在眼前,而宋度宗却依旧故我,为看琼花而“金壶剪送琼枝”,这恐怕也是南宋王朝的亡国之兆。“韶华”三句,写在兵荒马乱之时,开得正盛的琼花能被送进宫廷,供人欣赏,怎么说也算是幸事,故“应自喜”。这三句表面上写琼花的幸运,实则抨击了宋王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杜郎老矣”三句承接上文,写昨日在扬州慨叹世事兴衰的杜牧,如今早已逝去,而“想旧事、花须能说”,即目睹这一切的琼花依然还在。“记少年”三句,词人借用杜牧的诗句,回忆那个繁花似锦的扬州,而这一切,都是“梦”,扬州再也不可能恢复往昔景象了。万千感慨,词人都寄予此“梦”字。
全词借咏物讽政治,言辞哀婉,却又控诉有力,将词人心中的愤慨和哀伤抒发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