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种类 >> 神秘的熬鹰术有多痛苦一人一鹰7天不合
·——前言——·
最知名、最霸气的猛禽还得是“猛禽之王”——金雕。
敏锐的洞察力和桀骜不驯的性格让它成为自然界闻风丧胆的存在。
在鹰科目中,每个物种都十分彪悍,比如苍鹰、赤腹鹰等。
但在金雕的眼中,它们都是“小弟”。
可以说,这种“巨鸟”在自然界有着独一无二的气质与霸气。
不过世间万物,皆是一物降一物。
在游牧民族的“神秘”传言中,“熬鹰术”就是它的“天敌”。
而“熬鹰术”最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就是需要驯鹰人与它不眠不休的对视七天七夜。
这才是“熬鹰术”的第一步。
之后还要花费三年五载的时间,才能真正让金雕听命于你。
所以说驯服一只金雕也是十分难得的,正所谓:“千年难得一只好鹰。”
那么游牧人民为什么要花费心血驯服一只金雕?
被驯服的金雕战斗力是否会下降?
·——驯养金雕的原因——·
以前的北方可谓是“满地”的猎人。
在上古时期,北方就聚集着众多的游牧渔猎部落,随着文明的演变,游牧人民害怕自家牲畜被野生动物捕食,也依旧保留着打猎的习性。
在打猎的时候,要是遇见野生狐狸这种生物算是遇见宝了。
因为它的皮毛可是很值钱的,即便不拿去街上贩卖,留着自己做衣服穿也是很实用的。
不过在此之前,捕捉它也是一项力气活。
聪明又灵活的野生狐狸既会像兔子一样钻洞,牙齿也像狼一样尖锐。
要是被它咬一口,即便挣脱,也会有不少伤口。
为了得到完整又值钱的皮毛,还不能用枪猎杀它。
但要是有一只凶猛又听话的金雕就不一样了,光靠狩猎就能养活一家人的口粮。
曾经有位驯鹰人就靠一只金雕养活了一家人。
而他们外出打猎的时候不需要带任何打猎工具,比如弓、枪之类的东西,只需要骑着马,带上金雕就行。
一般外出打猎他们都是结伴而行,毕竟没个防身的东西,一个人也不安全。
对于他们来说,金雕不是宠物,打猎或者出远门时绝对不会将它们装进笼子里。
而是用木头做一个Y字型木架,驯鹰人的右手就带着一只结实的厚牛皮手套,就是为了防止金雕的利爪误伤自己。
然后将支架就撑在马鞍上,这样就能让金雕稳稳的站在驯鹰人的手臂上。
在打猎的过程中,因为地广人稀,很少遇见猎物,所以驯鹰人往往要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地方。
而最轻的成年金雕都有五六斤的体重,更别说还要长时间的赶路。
如果没有那个Y型木头支架,光靠驯鹰人的手臂力量时不能走那么远的路程的。
要是仔细看的话,金雕的眼部一直都带着一个黑色的眼罩,直到驯鹰人看见猎物时,才会取下眼罩。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金雕在失去引以为傲的视力后,就会牢牢的抓住驯鹰人的手臂。
在它看来,四周都是静止的状态,只有脚下的手臂是最安全的。
并且在安静的环境下,它也不会因为突然看见猎物而感到激动。
当猎物出现时,驯鹰人就会跑到高处,这也是为了方便金雕加速。
摘下眼罩的那一瞬间,刚恢复视觉的金雕就会立刻锁定距离自己最近的猎物。
那速度、那可怕的气势,用来抓猎物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
不过,为了生存,游牧人民不得不驯养金雕,以便更好的抓捕猎物。
而他们驯养金雕的方法也被称为“神秘的熬鹰术”。
那么这种“术法”究竟神秘在什么地方?
·——神秘的“熬鹰术”——·
驯服金雕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合适的金雕作为“伙伴”。
大多数游牧人民都是直接寻找山崖上金雕的巢穴,从中挑选快要成年的金雕带回家养好几年。
不过也有人在野外设下陷阱。
在他们眼中,金雕是神鹰,即便是抓捕也不会让它受伤,所以一般在抓捕金雕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冬季。
这个季节是食物最为短缺的时候,金雕会自己进入陷阱中,也减少了金雕受伤的风险。
要是认为陷阱中的网会伤害到金雕,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这种网是由柔软的棉绳所制成,并且还有一点弹性,即便是金雕扑棱个不停,也不会受到伤害。
将金雕抓到后,它那锋利的爪子是个极大的威胁,必须第一时间用绳子控制住。
然后给它带上特殊的眼罩,失去视力后,它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随后,驯鹰人就会戴上用熟牛皮制成的手套,以绳子为辅,让金雕站在手臂上,带回家中。
这些工作完成后,驯鹰人的家中有一间房是专门用来驯养金雕的。
房间里,他们会在两根木桩上固定一根扎实的粗绳,然后在这条绳子的中间部位缠一个绳团,这些工作完成后,就将捕来的金雕放在上面。
悬空的绳子让金雕很难稳住身形,上面总是一晃一晃的。
好不容易稳住了,这时,驯鹰人就会扯一下它脚上的绳子,金雕又开始“舞动”了。
而金雕站在绳子上的那一刻,“熬鹰”就开始了。
在“熬鹰”还未完成的时候,驯鹰人会每时每刻都守在金雕的身边,既不让金雕睡觉,人也得不到休息。
而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金雕熟悉主人的气味,也是让金雕失去反抗能力。
除此之外,在“熬鹰”期间,驯鹰人是不会给金雕喂任何食物的。
两三天不进食也许它能撑住,要是七八天不进食,“熬鹰术”还能继续吗?
·——“熬鹰”的最后时刻——·
金雕有强烈的警惕性,在“熬鹰”的时候,失去视觉的它对周围环境十分陌生,对驯鹰人投喂的食物也不会乱吃。
此外,金雕在野外的时候,也不是天天有肉吃。
随着时间的增加,它的胃部自然而然就练就了“慢慢消化”的本领。
即便是一个星期不进食,它们也完全撑得住。
不过,还不到一个星期,金雕就会因过度疲劳而摔下粗绳,陷入昏睡。
金雕陷入昏睡,那么它还怎么闻主人身上的气味呢?
这时驯鹰人就会用自己的衣物将金雕包裹住,也不忘留出一个小小的通风口,要不然金雕就被闷死了。
在金雕昏睡期间,驯鹰人会精心准备兔肉等待金雕醒来。
要是它吃下的是家畜的肉,往后它就会一直猎捕家畜,到那时,反倒成为驯鹰人的烦恼。
等金雕醒来,喂它吃下兔肉就算是“熬鹰”成功了。
不过接下来还有漫长的训练期。
刚开始的时候,驯鹰人会发出独特的声音,让远在二十米之外的金雕飞过来吃手上的肉。
这也是让金雕学会分辨主人的声音。
而金雕与驯鹰人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时间而渐渐增远。
要是金雕能在一公里之外准确的飞到驯鹰人的手臂上,那么“熬鹰”又成功了一大半。
接下来就是训练金雕的狩猎习性。
要是野外的金雕,在抓到猎物后,不是原地啃食就是带回巢穴。
而这时,驯鹰人就要让金雕学会抓到猎物后,原地待命,并用“咔咔”声通知主人来领猎物了。
而驯鹰人就用兔子或其他动物的皮作为“包装袋”,在里面放一些鲜肉,再用绳子拴住,这简单的诱饵就做成了。
骑上一匹马后,模拟猎物在逃跑的动作,这时,金雕就会立刻扑上去。
捕到“猎物”的金雕就会得到一块儿肉吃,在长此以往的训练下,金雕也会变得越来越听话。
不过,驯鹰人与金雕的配合默契才是最重要的,要是驯鹰人没有扎实的训练能力,“熬鹰术”还真是不那么容易成功的。
虽然训练金雕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会成功,但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技。
当金雕完全听从命令去抓捕猎物的时候,也就代表着“熬鹰术”的成功。
完成“蜕变”的金雕战斗力也是增加不少,独自狩猎一只狼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然,要是在驯鹰失败的话,这些金雕也会被放生,回到大自然。
主要是为了不让金雕的数量减少。
而如今,金雕已经摇身变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是随意捕捉它们,可是会受到惩罚的。
“熬鹰术”在一些省份也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不过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相伴多年金雕就这样放生,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保护它的一种方式。
·——结语——·
对于“熬鹰术”,它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巫术”,还不如说这是古人凝结的智慧。
如果你想要体验一下驯鹰的魅力,可以去驯鹰的地方旅游一下。
不过需要牢记的是,在与猛禽接触的时候,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避免伤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