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北京朝阳区燕莎桥附近,一只看上去仙风道骨的大鸟,竟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公路上,悠然自得四处遨游,引来不少路人围观。
很多新闻媒体争先报道,北京街头上惊现一只“仙鹤”。那么,此“仙鹤”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仙鹤,它又是什么来头,是否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呢?
鹤中“闺秀”——蓑羽鹤
人们一般所说的“仙鹤”,指的是大家所熟知的丹顶鹤,丹顶鹤拥有高瘦苗条的身材,颈部修长纤细,羽毛为纯净的黑白两色,额头上还生长着鲜明的赤红色顶冠。
丹顶鹤
摄影:李思琪
而从目前放出的视频画面,我们可以发现,此次在北京街头闲庭信步的“仙鹤”,其羽色以灰色为主,颈部没有丹顶鹤这么修长,还披着一缕缕白色的长羽。
这些特征鲜明标示了这只大鸟的身份:它是我国二级保护的野生鸟类——蓑羽鹤。
摄影:秦映宇
虽然在街头漫步的这只蓑羽鹤,看起来蛮大一只,可实际上蓑羽鹤是世界上15种鹤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双腿伫立时高度还不到一米。它们的颈羽在鹤类之中,显得十分别致:脸颊两侧各生有一丛白色长羽,蓬松垂下犹如少女之鬓发。《宋书.五形志》中,载其“颈毛如垂缨”。因体态小巧精致,动作娴静端庄,因而其英文名被称为“Demoisellecrane”即“闺秀鹤”。
蓑羽鹤头颈部特写,它们颈部一条条垂下的鬓羽,也颇有特色
摄影:袁畅
据科学家的统计数据,现存蓑羽鹤在中国的总数,估计为-只,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为何会出现在喧闹的北京街头上呢?
蓑羽鹤的非凡生命史
在温暖的春季,蓑羽鹤常见于我国东北、新疆一带的草原湿地,此时气候优良温和,利于蓑羽鹤繁衍后代。蓑羽鹤可谓是鸟类中忠贞不二之典范,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轻易不会更换伴侣。在繁殖时它们不会筑巢,而是将卵直接产在干燥的土地上,雌雄双方每十个小时轮班一次,轮流孵化小鹤。
摄影:刘逸夫
小蓑羽鹤出生之后,不到半天就能站立,到出生两个多月才能飞翔。在这段时间内,需要由母亲嘴对嘴地给小鹤喂食。蓑羽鹤食性很杂,一般以水生植物为食,但也常常捕食些鱼虾等小动物。
在气候舒适的春夏季,小蓑羽鹤在水草丰茂的草原觅食成长,尽管看似无忧无虑,可它们必须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中,熟练掌握飞行的技巧,为即将到来的严酷考验,做好充足准备。
摄影:刘逸夫
随着10月气候的转冷,北方草原逐渐发黄干枯,寒冷的冬天日益逼近,平时分散结成小群的蓑羽鹤们,在此时会逐渐聚集起来,短短十几天能够迅速集结成上千只的大群,一边互相摩擦取暖,一边发出刺耳的聒噪鸣声。此时,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已是箭在弦上。
壮烈的迁徙之旅
在秋冬季节,我国北方的蓑羽鹤,可能经由华北、青海等地区,飞往华南或东南亚。但绝大部分的蓑羽鹤种群,会选择跨越群峰攒聚的喜马拉雅山脉,前往更温暖的印度越冬。这在鸟类迁徙史上,可谓是十足壮丽的篇章。它们飞越无边无际的草原与荒漠,最终面对万丈冰封的珠穆朗玛峰。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强烈的高原反应,在雪山附近,还时刻盘旋着蓑羽鹤的天敌——金雕。不远万里而来的蓑羽鹤,顶着疲乏饥渴的身躯,对不可逾越的天堑发起冲锋。
在高原狂风、暴雪的洗礼下,据估计鹤群中有四分之一的成员,在迁徙途中失去了生命,未能沐浴到南方的暖阳,很多只有半岁的小鹤或冻死,或体力不支坠落雪山,亦或沦为金雕的爪下之食。
在印度过冬的蓑羽鹤群
图片来源:Wikimedia
这次出现在北京街头的蓑羽鹤,很可能就是在迁徙过程中受伤,从而降落闹市,意外“流浪街头”。幸运的是,目前这只蓑羽鹤已经被北京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收容救护。事实上,每年候鸟迁徙中受伤,陷入危险窘迫的状态。在野外发现受伤的受保护鸟类,人为收养是违法行为。也不要擅自挪动鸟蛋或幼鸟,联系当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请求专业人员协助,是遇到类似情况最妥善的办法。
但是是否在北京,正常情况下,就不能欣赏到自然状态的野生鹤呢?答案是否定的。鹤类冬季迁徙的过程中,北京地区由于具有适合的环境和食物资源,所以京郊一带经常成为鹤类自然越冬与中途休息的停驻站。12月15日,自然圈将带大家来到延庆康西草原,一起欣赏大量停留于此的野生鹤,探索鹤类生存与迁徙奥秘。
(识别上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