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种类 >> 从32艘到4艘,俄海军巡洋舰30年间几乎
从4月14日上午至4月15日凌晨,在黑海海域爆炸起火的俄海军“莫斯科”号巡洋舰,经历多次波折后最终沉入海底。俄国防部宣布这个消息,证实这艘承载着苏联海军辉煌的万吨巡洋舰,自此或将永驻海底。而这也是俄乌交火以来俄军单次战斗的最大损失。回想起俄罗斯海军自年成立以来30年的发展历程,这支曾经的红海军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痛苦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而作为这支队伍中坚力量的巡洋舰,更是几已消磨殆尽。所剩之一的“莫斯科”号憋屈战损,虽然现在看来是一场莫大悲剧,但如果从长远角度考虑,似乎也是破旧立新的必然历程,甚至可能是俄海军发现问题、找准方向,重塑军魂的契机。
“莫斯科”号巡洋舰最终沉没
年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海军从理论上拥有苏联海军中属于“一级舰”的各型巡洋舰32艘。其中,服役时间最晚、性能最强的“光荣”级和“基洛夫”级各4艘,第二代“金雕”型巡洋舰15艘、“肯达”型2艘,这25艘属于常规意义上的巡洋舰。此外,还有苏联海军独有的巡洋舰类型共7艘,包括“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1艘(另外一艘已在年退役),重型载机巡洋舰6艘(“基辅”级4艘,“第比利斯”级2艘)。这样总计32艘巡洋舰,构成了俄罗斯海军最强盛的海上力量。
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金雕”巡洋舰
当然,表面上规模庞大的32艘巡洋舰,实则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当时的“光荣”级四号舰“乌克兰”号,以及“第比利斯”级二号舰“瓦良格”号,“基洛夫”级四号舰,都处于已下水尚未完工的状态,并且前两者由于建造地点在乌克兰,因此在理论上属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共同拥有(仍然在船台上尚未下水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由于完成度极低,因此没有计算在内)。但无论如何,这份苏联海军留下来的庞大遗产,使得新生的俄罗斯海军获得了很高的起点,只不过这个起点的荣光很快就发生了巨变。
船台上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俄海军在成立后不久,就对苏联海军遗留下来的大量舰艇进行处理,尤其是外形独特的重型载机巡洋舰。其中,在60年代建造的2艘“莫斯科”级,被低价出售给印度造船厂拆成废铁;4艘“基辅”级中有2艘出售给韩国(其中1艘又被转售给中国),1艘出售给中国,最终有1艘在韩国被拆毁,2艘在中国成为航母主题公园。在乌克兰的“第比利斯”级二号舰“瓦良格”号,折价抵消部分债务后交给乌克兰处理,最终以万美元价格出售给中国,后来浴火重生成为我国海军的“辽宁”号航母。一番折腾下来,俄海军手里只剩下2艘重型载机巡洋舰,并且其中的“基辅”级四号舰还在年发生大火,动力锅炉烧毁大半,后来收取近30亿美元费用改造后出售给印度。因此,俄海军最终只剩下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就是原“第比利斯”号)。
源自“瓦良格”的“辽宁”号航母
相比之下,“光荣”、“基洛夫”级巡洋舰的状态就要好很多。尤其是2.4万吨级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由于其设计、建造机构都位于俄罗斯境内,因此俄海军通过筹措资金,最终将苏联解体时未完工的四号舰完工,并赋予其“彼得大帝”这个对俄罗斯民族具有特殊意义的舰名,这就使得俄海军早期拥有了4艘“基洛夫”核动力巡洋舰。随着世事变迁,前3艘“基洛夫”中有两艘已彻底退役,正准备拆毁,尽管二号舰状态稍好,但自年进厂改造至今已有10年,考虑到如此漫长的改造时间,意味着此前的改造方案早就过时,因此这艘核动力巡洋舰的前景并不乐观。
废弃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至于一直被认为是“基洛夫”级弱化版的“光荣”级,其四号舰“乌克兰”号由于俄乌双方一直存在争执,因此俄黑海舰队虽然在90年代为保证“乌克兰”号完工花费了很大代价,但最终仍因价格没有谈拢而废弃。剩余3艘一直在俄海军服役,直至首舰“莫斯科”号在近日俄乌交火中沉没。至于更早建造的17艘“金雕”级和“肯达”级,绝大部分都在90年代废弃,仅剩下建造时间最晚、状态最好的两艘“金雕B”服役到年之后,其中一艘在年自沉于乌克兰的米尔内军港,以封锁乌克兰海军出港通道,另一艘在年因发生大火而退役。
金雕级(也叫卡拉级)巡洋舰奥恰科夫号自沉堵住乌海军
换句话说,当年从苏联海军继承的32艘巡洋舰,如今仍在俄海军服役的仅剩5艘,并且其中还有两艘处于长期进坞升级的状态。尽管30年的时间跨度,已接近普通军舰的寿命,但对于大型军舰来说,确实有很多服役年限长达四五十年。那么,俄海军为何要放弃这么多大型巡洋舰?剩余5艘巡洋舰的未来又在何方?本文开篇提到的契机又在哪里呢?想要揭开这三个疑问,首先需要了解苏联海军早期发展的各型巡洋舰,尤其是重型载机巡洋舰的指导理念。因为这是俄海军放弃如此之多巡洋舰,甚至是此次“莫斯科”号被击沉的最重要原因。
耗时10年仍未完成改装的“基洛夫”级二号舰
在很多资料中,对苏联海军的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评价往往充斥着疑惑和不屑,拥有与典型航母类似的平直甲板布局,却又搭载了大量重型武器,尤其是体型巨大的重型远程反舰导弹占据大量舰面空间,导致航空战力被极大地压缩和削弱,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不过,如果了解苏联海军发展远洋舰队的思路,就会发现这种设计也有很多优点。
在二战刚刚结束,冷战大幕开启之时,以时任苏联海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为代表的“航母派”,认为航母在二战中已经展示出足够的力量,苏联海军想与美国海军争雄,必须大力发展航母。尽管很多人对这一判断津津乐道,甚至为苏联海军未能贯彻这一路线感到惋惜,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苏联海军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设计比较独特
当时苏联“航母派”遭到全面压制,并不是一、两个人的好恶造成的,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那时苏联的经济、科技、工业水平本来就明显落后于美国,而美国海军又在二战中积累了丰富的航母建造和使用经验,在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国海军拥有大、中、小型航母上百艘,即使在退役战时紧急建造的大批中小型航母后,其大型航母保有量仍然高达10余艘,而苏联海军在航母领域基本仍是一片空白。更重要的是,在50年代冷战大幕笼罩的紧张局势下,苏联海军几乎需要立刻冲到与美国海军竞争的一线,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迎难而上强行发展美国那样单一突出航空战力的现代航母,无异于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二战期间的美国海军航母群
因此,苏联海军最终顺应反舰导弹发展潮流,走上了一条以导弹舰、水下核潜艇为核心的道路,这条路看起来不甚光明,但实际上已经是实力较弱的后来者,兼顾未来发展与即时战斗力的较好解决方案。相比之下,我国海军之所以在年之后,接连服役“辽宁”、“山东”两艘航母,一方面是因为从乌克兰获得了“瓦良格”号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航母平台,积累了宝贵的航母设计建造经验;另一方面,我国造船工业恰好迎来了爆发期,在军民舰艇设计制造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我国海军直接发展典型意义上的航母,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自身战略需求的把握,毕竟此前的国际局势并没有冷战时期那么紧张,我们具备足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而苏联海军当时既没有这么多资源,时间上也等不起,两者所处的局面完全不同。
我国海军发展航母时的境遇与当年苏联截然不同
到了上世纪60年代,随着造船工业技术、经济及科技的进步,苏联也开始建造吨位较大的驱逐舰及巡洋舰,并最终以反潜巡洋舰、重型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先后建造了2艘“莫斯科”级和4艘“基辅”级。因此,从技术路线上来说,苏联海军重型载机巡洋舰,不应该被认为是搭载反舰武器的航母,而应该是搭载反潜机或战斗机,兼顾执行编队反潜、防空任务的重型巡洋舰。其任务核心始终是在反制外界干扰(对手潜艇、战斗机)的情况下,凭借自己或友舰搭载的重型反舰导弹,在远海迎战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而不是像美国海军那样,以航母舰载机为核心完成这项主要任务。这种方式,是由于美苏两国海军水面舰艇技术和实力上得巨大差距,以及当时两国军事竞争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库兹涅佐夫”号的重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换句话说,俄罗斯海军从苏联海军继承的32艘各型巡洋舰,虽然吨位、性能甚至用途都有很大区别,但在本质上都是苏联海军用来与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在大洋争雄的主战装备,而这一点恰恰是俄罗斯海军放弃其中绝大部分的关键原因。毕竟新生的俄罗斯,虽然仍然需要时刻提防美国航母战斗群,但已经无力在全球大洋与美国航母争雄,俄海军最终选择了以水下核潜艇为核心,掌控周边关键海域的中近海海防道路。从苏联海军继承的大量巡洋舰虽然看起来作战性能强悍,但以重型反舰导弹为核心的远海反航母思路,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反而是一种累赘。因此,俄海军基于海上战略抉择,以及部分经济和技术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大量巡洋舰。
俄海军无力在远海应对美国航母
到这里,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三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此次沉没的“莫斯科”号巡洋舰谈起。据俄国防部报道,“莫斯科”号从二月下旬起就一直在乌沿海活动,至今已经长达40余天,尽管早期参与了夺取蛇岛的战斗,但只是在外围警戒和巡航,既没有使用导弹实施远程打击,也没有使用舰炮轰击岸上工事,更无法携带部队作战,可以说并没有真正有意义的战绩。
在前几日,俄官方倒是报道称,俄军发射了两枚P-重型反舰导弹,攻击了乌克兰陆上军事目标,外界一度猜测是“莫斯科”号所为,但事后证实是从陆上发射,与“莫斯科”号无关。考虑到“莫斯科”号较大的吨位,以及在年经过升级的通讯系统,猜测其实际发挥的最大作用,可能是承担俄海军舰艇在黑海活动的指挥通讯。但考虑到双方交战距离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个作用依然是以象征性居多,换句话说,“莫斯科”号参战近50天,可以认为一直在打酱油。
“莫斯科”号参战时间不短但战果寥寥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二战太平洋战争的中途岛之战,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率领以“大和”号战列舰为首的庞大战列舰编队,紧紧跟在日本海军4艘航母身后,美名其曰“紧随其后,乘胜追击”,实际上不过是白跑一趟,在耗费大量燃油后,两手空空见证了日本海军覆灭的开始。更直接点,看起来威风凛凛的4艘现役巡洋舰是俄海军的绝对精锐,但实则对俄海军的真正意义,恐怕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每侧8枚P-“玄武岩”重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非常壮观
一方面,俄海军现役巡洋舰均无法搭载对陆巡航导弹,这种导弹赋予现代海军由海到陆的远程作战能力,也是俄海军当下急需的装备(仅靠几艘中小型舰艇发射)。由于俄海军已无力在远海与美国航母编队争雄,并且自身又已开发了“匕首”、“锆石”等性能更强悍的高超音速反舰武器,而看起来气势不凡的“玄武岩”重型反舰导弹,也不过是30多年前苏联海军的水平,因此俄“光荣”级、“基洛夫”级表面风光的背后,恐怕更多的是大而无用尴尬。这从“莫斯科”号参战40余天的无所事事中也能看出端倪。而且,这些巨舰所需的舰员人数众多,每年消耗的基本开支和维护费用也居高不下。
“匕首”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
举个例子,当年人民海军在创建早期,接收了一艘成功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但由于当时空防压力严峻,不得不选择沉船自保,最终在建国后才打捞出水。在修复过程中,我国特地请来的苏联专家出具了两份报告,分别是使用苏联仓库中剩余的二战物资,也就是英国在二战期间提供给苏联的大口径舰炮,换掉“重庆”号无法使用的舰炮(“重庆”号原本就是一艘英国军舰),或者是使用苏制大口径舰炮全面替换,这两套方案明确指出“重庆”号完全具备修复的可能,但最终选择放弃修复的,恰恰是人民海军自己。
光荣级与吨位相当,但差距已经非常之大
据官方近年来公开的资料,海军在认真分析评估苏联专家出具的修复方案后,向上级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重庆”号虽然舰大炮利,但需要数量众多的海军官兵才能操纵,在修复过程中花费的财力物力,以及众多护航舰艇的建造费用,都是一笔相当高昂的支出。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建造更灵活的鱼雷艇或者猎潜艇、潜艇,效费比会高出数倍。因此,在海军方面的坚持下,“重庆”号的修复工作最终被放弃,虽然这导致人民海军失去了正式列装巡洋舰的契机,但人民海军在那个年代仍然逐步扭转了海上的不利局面,并迎来了多次海上胜利。显然,中国海军认清自身需求,不片面追求大舰巨炮的思路,与苏联海军放弃发展大甲板航母,专注于多功能舰艇、核潜艇的理念颇为契合。
缺乏大型舰艇的中国海军依靠鱼雷艇导弹艇保障了近海安全
回顾三十年前,俄罗斯海军在创建之初倚重苏联遗留下来的巡洋舰也很正常,毕竟这些装备当时状态尚佳,俄造船工业也颇为混乱,无力建造新型舰艇。然而,随着造船能力的逐渐恢复,俄海军在年前后建造了新一代、护卫舰,无论是实战性能还是建造成本,都更符合俄海军在中近海维持水面力量的需求。相比之下,“基洛夫”、“光荣”的服役时间都已超过30年,按照典型的澡盆曲线,已接近使用寿命后期,保障维护费用直线上升。
象征俄海军希望的型护卫舰
因此,逐步将这些已经老朽的钢铁巨兽退役,将本就紧张的经费解放出来,发展更灵活也更有效的中轻型舰艇,是更合理也更有效的路径。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对俄海军的标志性意义,这些舰艇不仅继续服役,而且在持续的改进和维护中不断挤占新型舰艇的研发建造资金,甚至导致俄黑海舰队在此战中的可用舰艇严重不足,直至“莫斯科”号被击沉。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切混乱恰恰是俄海军自己的发展路线存在问题。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在俄民众心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看似损失惨重,但也未尝不是俄海军改革的机会。如同刚刚完成改革的俄陆军摩托化旅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惨痛表现,推动了俄陆军的深刻反思,放弃可徒有其表的师改旅改革,为俄陆军再次新生保住了最后的元气。在之后的年格鲁吉亚和年叙利亚战争中,俄陆军同样深受战争经验的影响,为适应战争需要而进行改革一样,俄海军也可以从这次惨重损失中反省,重新思考符合自身现状的发展道路。
“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损失也是俄海军抛弃巨舰思维的契机
对任何一支军队而言,改革都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只是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如果俄罗斯海军能够汲取经验教训,找到新的正确道路,那么即使“莫斯科”号沉没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似乎也是值得的,毕竟只是一艘服役长达39年的老舰而已。唯一的问题在于,此前数十年一直将“彼得大帝”号、“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等重型舰艇视为强大标志的俄海军,真的能够放下自己“大国海军”的架子,把握住这个契机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浴火重生吗?这是个问题,并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还是一个答案并不乐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