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长安十二时辰迎来结局,幕后大boss

发布时间:2022/8/15 18:30:25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这个暑假最火的剧,无疑是这部豆瓣8.5分国产良心剧《长安十二时辰》,连带着“十二时辰”一词也成为热词了。

8月12日,这部48集的国产连续剧迎来大结局,为了给大家留下悬念,就不给各位剧透幕后大boss是徐宾了。

可以说,因为这部剧,“唐朝热”点燃了这个夏天。借助这部剧,我们得以一窥真实的唐朝人生活面貌。

内行看门道,好剧要配冷知识。剧完了,但如果你对唐朝文化意犹未尽,不如吃下路上读书的安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关于唐朝的“严肃”研究书籍《撒马尔罕的金桃》。

看这个书名,估计很多朋友都纳闷,这个撒马尔罕、金桃和唐朝什么关系呢?

撒马尔罕,是一座历史名城,位于今天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就是说,撒马尔罕的金桃是唐朝的舶来品。没错,在唐朝时期,当时的人就能吃到中亚地区生长的桃子!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贸易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作者薛爱华,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撒马尔罕的金桃》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

今天,就来给大家扒扒唐朝贵族平时的休闲娱乐是什么?他们养什么宠物?唐朝姑娘又爱佩戴什么首饰?

1.唐朝贵族最爱养烈鸟

唐朝人玩什么?怎么玩?骑马打球是玩,皇帝也热衷。但说要说真的玩,是要玩出品味玩出档次的。比如说,玩鸟。

那个时候的人,玩的可不是画眉和八哥这些玲珑小可爱。他们玩的都是大鸟,比如说,老鹰、雕、鹘、孔雀,还有一种可能你都猜不到:鸵鸟。

这些鸟儿,当然不能装在笼子里养。比方说老鹰,大个头,性子烈,哪里能装在笼子里?那么,唐朝人为什么要养老鹰呢?很简单,为了打猎。

养狗养鹰来打猎,这是老传统了,还真有个成语来说这事,叫飞鹰走狗。这成语一听就是贬义的,说的就是那些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

但唐朝的皇帝们贵族们觉得,养个老鹰还不够,还不够带劲儿。他们最喜欢养什么呢?雕,尤其是金雕。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鹘,就是海东青,唐朝人管它叫“霜雕”。

你可能要问了,唐朝人为什么喜欢这些猛禽呢?因为唐朝尚武,猛禽,多威风,特别符合唐朝人对于勇敢、自由精神的追求。你平时可以留意下,影视剧里唐朝将军的官服上,绣的不是老虎、狮子,就是些鹰、鹘等生性凶悍的猛禽。

2.彪悍的唐朝人,拿猛兽当宠物

现在很多人也爱养些宠物,养猫养狗的。《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次张小敬牵了一条细犬。你别以为人家在遛狗,那是在查案,细犬类似于侦察犬。那唐朝人,特别是皇家,都养些什么呢?说白了,都是些大家伙。比方说,大象。

说到大象,你肯定知道,这家伙不是生长在非洲,就是亚洲的热带地区。看上去,它们特别怕冷。但实际上呢,在唐朝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北方经常都能见到大象。但是,后来气候变冷了,森林变少了,人变多了,大象就待不下去了,一个个跑到南方去了。

到了唐朝时候,北方根本就没有大象了,它就成了稀罕的宝贝。想要在长安看大象,那就得在南方找了。当然,唐朝人不会亲自跑到南方去抓,反正不愁没人送。东南亚地区的林邑国、真腊国、扶南国,差不多就是今天越南、柬埔寨一带,基本都会争着向唐朝进贡大象。

你想想,这些大象也挺辛苦的,从大老远的东南亚跑到今天的西安和洛阳,那得多远。旅途劳顿,所以它们可是被好好伺候了一番,平日里,不仅吃得好喝得好,到了冬天,为了怕它们冻着,又是披羊皮,又是挂毛毯,这待遇,一般老百姓都享受不到。

当然了,待遇这么好,也都不是白给的。大象在唐朝,可不是整天站那发呆,宫里面搞庆典的时候少不了它们。除此之外,大象还经常给皇帝表演斗象和舞象,据说,唐玄宗还特别喜欢看舞象。

除了大象,跟它们命运差不多的还有犀牛。

与大象不一样的是,在我国,犀牛倒不算多稀罕。在唐代,犀牛在长江以南、特别是湖南的南部和西部,跑的倒也挺欢腾。但是,犀牛这东西性子很凶,又很野,搞不好就拿角撞人,唐朝可能从来就没人敢驯化它们。因此,唐朝那些用来参加宫廷表演的犀牛,也是从国外进口的。

不过,犀牛这玩意儿,对气候的适应性比大象要差多了。冬天里,大象套几件羊皮,还能扛一会儿。但犀牛就不行了,大老远进口来的,经常是到第二年冬天就给冻死了。

当然,唐朝进口的动物远不止大象和犀牛,还有一个代表动物,那就是狮子。

现在,世界上差不多只有非洲才有狮子了,但在古代,亚洲也是有狮子的。当然了,不包括我们中国,要找狮子,得去印度或者中亚那边儿去。所以你瞧,中国古代要是有狮子,那差不多都是进口的。

唐朝的狮子,有的是中亚的康国送的。康国在哪?差不多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一带。还有个国家叫吐火罗,曾经三次向唐朝贡献狮子。其他的狮子,还有从波斯和阿拉伯进口的。不过,到了后来,进口狮子就被唐中宗李显给叫停了。

唐中宗信佛教,大家都知道,信佛教的人不喜欢杀生,因此,唐中宗继位之后,便下令不许养鹰犬了,也不许打猎了。至于狮子,肉食动物,他当然不喜欢了,所以就叫停了。这当然是表面原因,不过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养狮子花费太高,连皇帝都不想养了。

此外,唐朝进口的走兽,还有猎豹、貂、羚羊、土拔鼠、猫鼬、鼬鼠等等。

3.唐代美女都喜欢些什么玩意?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闻染姑娘,是闻记香铺的女儿,能够配置出独特的香料配方——降芸神香(原著里名叫降神芸香),闻染将香囊佩戴在身上,效果就像几百年后的欧洲高端香水。而她制作的香囊,连唐朝名媛、王忠汜的掌上明珠王韫秀都喜欢。

除了香囊,唐朝美人还喜欢珠宝。在唐朝,最受欢迎的珠宝不是钻石,也不是宝石,而是玉。

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玉器了。到了唐朝,中国人用玉器的时间差不多也有年了,不过,也不是随便一块玉就可以拿来用的。唐朝人用的是什么玉呢?和田玉。

和田位于今天的新疆,唐朝时候叫“于阗”。在今天,和田玉是一等一的高档货,差不多得是最贵的。唐朝人当然也喜欢和田玉,但新疆实在是太远了,自己去采不方便。这种材料,还得靠进贡和进口。

唐朝进口的玉里面,不仅有原料,还有制成品。比方说,“昆仑玉盏杯”,从造型上就不像是国产货,差不多是跟西域那边学的。吐蕃玉高脚杯,则肯定是吐蕃那边做的。

唐朝的玉器还有很多种,如果总是要说玉,那我们说也说不完。现在,我们再看另一种宝贝:玳瑁。

玳瑁是什么?其实它不是什么宝石,是一种大型海龟,得有一米多长。平日里吃点鱼,没事就在沙滩上挖个坑下下蛋。看起来,玳瑁和人类真的是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为什么它也成了奢侈品了呢?

怨不得别人,怪就怪玳瑁的龟壳长得太漂亮。自古以来,人们就觉得玳瑁壳是祥瑞的象征,戴着有福气,能辟邪,能镇宅,算得上是功能齐全。因此,过去人经常用玳瑁壳来做发簪、做头饰,到了今天,还有拿它做眼镜框的。不过,我们要郑重说明一点,玳瑁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禁止买卖。

那么,玳瑁壳是哪里来的呢?唐朝当然也产玳瑁,但更多的还是进口的。这些玳瑁壳,差不多都是原产于南海那边的。

既然都说到玳瑁这种水里的珍宝,我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水中的宝贝,啥呢?珍珠。

现在,珍珠的价格不如钻石贵,很简单,人工养殖的珍珠大把大把的。但在唐朝那会儿,珍珠差不多都是纯天然的,一个蚌里产不产珍珠,完全看运气。所以,珍珠就稀罕了,国内产量不够,可是需求量又大,那就只能从国外进口了。外国商人,特别是波斯人,经常把大把珍珠卖到中国来。应该说,唐朝人和现在到巴黎排队扫货的人差不多,都特别喜欢奢侈品,消费力着实惊人。

你可能要问,唐朝进口那么多珍珠,都是为了拿来当配饰吗?当然不是,珍珠还有个别的用途,比如当药用。

在唐朝的医生手里,珍珠是用来治疗白内障的。具体原因嘛,是因为珍珠的外形和眼睛挺像,而且清澈明亮,医生们觉得靠谱。除了治眼睛,道教徒认为,珍珠粉可以延年益寿。

关于唐朝的休闲娱乐,就分享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找来原书大快朵颐吧。

编辑

凉山

排版

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33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