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这是我10年来见到蒙古野驴和鹅喉羚数量最

发布时间:2022/10/28 15:18:18   
北京看青春痘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7/9113049.html

“这是我10年来见到

蒙古野驴和鹅喉羚数量最多的一次”

一群鹅喉羚在觅食。图片由李维东提供

以上欣喜的声音

来自新疆农业大学博士生

新疆动物学会理事丁鹏

“10年前,我在这里进行金雕课题研究时,每次出行仅能见到几只蒙古野驴或鹅喉羚,这次路过,竟然看到几百只蒙古野驴和鹅喉羚。”2月23日,新疆农业大学博士生、新疆动物学会理事丁鹏说起几天前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偶遇大群蒙古野驴、鹅喉羚的场景时,仍然兴奋不已。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

2月20日

丁鹏和新疆生态学会副秘书长李维东

一行3人在结束阿勒泰地区野外调查后

驱车途经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时

远远看见雪地上有一群一群的小黑点

汽车慢慢靠近,他们才发现那些小黑点

原来是一群群正在觅食的蒙古野驴和鹅喉羚

“它们就像约好了一样,汇聚在距离公路不远的荒原上,少的两三只一群,多的近百只聚在一起。”丁鹏说,他们立即下车拿出望远镜、照相机,开始观察拍照。

丁鹏说,这些蒙古野驴发现他们后,并没有在“头领”的带领下跑开,只是驻足观望了一下,之后继续三三两两地觅食,而一些鹅喉羚吃饱了,还卧在雪地上打起了盹。经观察他们发现,蒙古野驴、鹅喉羚之所以汇聚在这里,是因为荒原上有一些人工投放的饲草,“冬季大雪覆盖保护区,野生动物觅食困难,这些饲草无疑能帮它们度过觅食困难时期”。

图片由李维东提供

走了近10公里,他们共发现

多只蒙古野驴、近只鹅喉羚

“这是我10年来见到蒙古野驴和鹅喉羚数量最多的一次。”丁鹏说,10年前,他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从事金雕课题研究,当时,每次出入保护区仅能见到几只蒙古野驴和鹅喉羚,近几年,它们的数量逐渐增多。

据阿勒泰地区林业局相关人员介绍,路边之所以能看到大群蒙古野驴和鹅喉羚,除了和人工投放饲草有关外,还和近几年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有关,随着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保护区内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动物的数量都在增长,狼等动物也开始频频出现。

提到生态环境修复

就不得不为此前石油开采彻底退出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做法点赞

新疆的它比大熊猫还珍稀?于是,石油开采彻底退出这一保护区

施工对比图(资料图片)

为保护荒漠动物生存

关停拆除口油井

被拆除油井的底座成了水槽

让野生动物有了饮水的去处

有人工投放的饲草

还有饮水的新去处

难怪保护区内的动物越来越多啦

↓↓↓

资料图片

普氏野马性机警,善奔跑。一般由强壮雄马为首领结成5至20匹马群,过着游移生活。在野外生存的野马以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曾栖息在从准噶尔盆地到蒙古高原西南部的荒漠草原地带,是保存马类动物遗传多样性及用于家马性状改良和育种的珍贵物种。

国际上将野马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EW级(野外灭绝)物种,中国将其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保存着万年前的基因,普氏野马被世人誉为“活化石”,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物种。

图片由李维东提供

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型介于家驴和家马之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之一,体长可达厘米,肩高约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千克。

蒙古野驴是典型荒漠动物,具有极强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并且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和伊朗等地。位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国内蒙古野驴的重要栖息地。

图片由李维东提供

鹅喉羚是羚羊属的一种,属典型荒漠、半荒漠区域生存动物,体形似黄羊,因雄羚在发情期喉部肥大,状如鹅喉,故得名“鹅喉羚”。鹅喉羚视力、听力、嗅觉都特别敏锐,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起身飞速逃走。

鹅喉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叶尔羌河流域至罗布泊的荒漠,是鹅喉羚的栖息地。

保护大自然

爱护小动物

你我都有责

来源/天山网综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2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