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珍宝岛上回来,当地的朋友又向我推荐并建议去看看珍宝岛湿地,一再言明该湿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最集中的分布区,入选了“中国森林氧吧”。听朋友带有煽情的介绍,我自然盛情难却,况且这等规模的湿地我还没有见过,自然要一睹为快了。
不到15分钟的车程来到湿地。朋友介绍,珍宝岛湿地保护区总面积4万多公顷,地处乌苏里江中游西侧、三江平原东部,沿乌苏里江南高北低的流向,以小木河为界,保护区分为北平原、南丘陵两部分。此区生物多样丰富,蒙古栎岛状林与草丛广泛分布于河岸沼泽、古河道和牛轭湖中,特殊的地理环境繁衍生息着国家级保护动物3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丹顶鹤、东方白鹳、金雕、白尾海雕和原麝等。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观看湿地,自然要攀上观光塔,登高望远,湿地的观光塔高近20米,具有旅游观光、湿地防火和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为与周围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建筑全部采用木质材料。这座掩映在森林中造型别致的塔,本身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顺电梯登上平台,瞬间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珍宝岛大湿地风光尽收眼底。远眺西北,汪洋恣肆的乌苏里江水淹没了平缓的岸滩,变水天一色为灰白,点缀其中的树木,或一行,或一簇,或几棵,迂回曲折地将水面分割,形成条条波光粼粼的水带,逆光中呈黑色剪影,宛若江滩水墨。举目东南,是苍茫广远的林海,由远视近,黄花、绿树、白桦、彩云等色彩悉数铺陈,尽染眼底,争奇斗艳,如同仙人泼彩。凉爽的湿地微风,送来几声鸟的啾鸣,也送来澄净的空气,沁人心脾。
珍宝岛湿地的风采独特而美丽,极具观赏性,一切呈现都是如此完整美好,原始自然,仿佛天造地设,看不出一点人为痕迹。但朋友却告诉我,原先,珍宝岛湿地曾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建管并重两手抓,实施了湿地恢复工程,新建了动物救护站、湿地监测站等设施;同时严格控制土地使用,严打开采资源、放牧捕捞等非法毁林毁湿行为,才使保护区逐步恢复了自然常态。他自豪地表示,湿地要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是把它建设成为一个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水源涵养、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多功能自然保护区。
我很关心湿地中那些浸泡在水中的树,问朋友那是什么树种。他告诉我,无论丘陵岗地上密集的树林,还是漫滩水中的独树,都是蒙古栎树。蒙古栎也称“柞木”“凿子树”“红心刺”等,是天然林中的优势树种,在我国东北分布最多。此树种喜光抗旱,耐寒湿,耐火烧,孤植、丛植或与其他树木混交成林均适宜。
我曾经去过长白山,看见那些迎风生长的岳桦林,这种树虽不高大,但骨骼雄奇,虬曲遒劲,承载了太多岁月的风霜。而珍宝岛湿地中的树,也有这种品格,似与风雪比韧,一棵棵蒙古栎树静若处子,它们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坚挺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栉风沐雨,经历酷暑严寒,为大自然、为人类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涵养旱涝,改善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这时,两行大雁,呈“人”字形飞过头顶,眼前一只玄裳缟衣的大鸟,扇动如轮之翅,戛然长鸣。而成群的野生东方白鹳,在远处翩翩起舞,人与自然,显得是那么和谐,珍宝岛湿地,真是让人来了不想走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