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生活环境 >> 生命鸟巢守护三江源生物多样之美
当地时间12月16日下午,“生物多样性与能源革命论坛”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举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蓝虹女士,在主旨演讲环节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实施的“生命鸟巢”品牌公益项目。
什么是“生命鸟巢”
“生命鸟巢”是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联合国网青海电力和专业生态保护组织开展的聚焦青海三江源地区鸟类和生态保护的重点项目。就是根据鸟类“择高而居”的生活习性,在输电杆塔上为其提供“安居房”。
“生命鸟巢”可不是简单的搭建几个人工鸟窝,国家电网还提供科学监测管理“服务”。每个鸟巢都有自己“门牌号”,统一列入电力线路运维计划,实行一体化管理。
为何要搭建“生命鸟巢”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重要区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之一。这里生活着藏雪鸡、斑头雁、赤麻鸭等近种珍稀鸟类,金雕、猎隼、大鵟、胡兀鹰等20多种猛禽,素有“候鸟的天堂”之美誉。
近年来,随着青藏联网工程、玉树联网工程、果洛联网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大电网逐步延伸到三江源地区,来自远方的清洁电能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时,在这片高原腹地,也上演了一幕幕原生鸟类与新生电网从“矛盾不断”到“和谐共生”的精彩故事。
为了方便捕捉猎物,大型鸟类喜欢居高而栖,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拔地而起的输电杆塔成为了大鵟等鸟类栖息筑巢的首选,但它们庞大的身体和不慎的筑巢行为极易引发电击,造成自身和电网“两败俱伤”。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家电网在三江源地区率先尝试与鸟群共享电力杆塔资源,在杆塔上的安全位置搭建藤条编织、棕垫铺底的圆形碗状人工鸟窝,引鸟筑巢。不仅如此,还在输电铁塔密集区域装设独立的招鹰架,并对大型猛禽频繁活动区域的输电铁塔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输电铁塔外绝缘水平。“违章建筑”置换“安居房”,既方便鸟类栖息,也确保了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妥妥地实现了“双赢”。
“生命鸟巢”效果如何
生命鸟巢”项目自年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安装人工鸟巢个,招鹰架16个。观测数据显示,“生命鸟巢”成功引鸟筑巢2余窝,引鸟筑巢率超过50%,大鵟、金雕、猎隼等猛禽资源数量有了明显增长。
自年起,国网玉树供电公司与可可西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合作共建,开展珍稀鸟类种群活动研究与迁徙情况监测,挑选出9个具有代表性的人工鸟巢地点和3个异塔监测点位,架设监控摄像机采集鸟类筑巢孵化哺育幼鸟全过程影像资料,并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时在线监测、采集、分析鸟类活动数据,做到科学识别、长期保护。
生命鸟巢不仅保护着珍奇鸟类,更保护着这片高原腹地脆弱的生态。根据专业机构的取样观测结果,依据目前的建设标准,每建设1个“生命鸟巢”,猛禽育雏期周边区域就可减少52只左右的鼠兔或草原啮齿类动物。对鼠兔种群数量产生的明显抑制作用,减少了草原植被和土壤的破坏,更好地维护了三江源地区生态平衡。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在三江之源,国家电网人牢记总书记嘱托,用“生命鸟巢”孕育着草原生态新希望,用行动守护着“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记者钟自珍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