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生活环境 >> 山水静好飞鸟翔集渭南保护绿色湿地构筑生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也是水资源“贮存器”“储碳库”“物种基因库”。渭南市拥有湿地面积8.12万公顷,占全省的26.3%,湿地总面积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原则,积极推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加大退化湿地修复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描绘出一幅幅山水静好、飞鸟翔集的美丽生态画卷。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是陕西重要的候鸟迁徙越冬地和繁殖地。这片昔日的盐碱地,如今成为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得益于省、市、县三级对湿地保护的高度重视。继年陕西省出台的《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陕西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之后,取得地方立法权,渭南市通过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就是《渭南市湿地保护条例》。此外,针对黄河湿地保护管理专门印发了《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实行四级网格化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大荔县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投资1.51亿元用于湿地公园建设和生态恢复,湿地补水万方,恢复湿地植物余亩。现有脊椎动物57科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雕、黑鹳、大天鹅、红隼等12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如苍鹭,大白鹭等。”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业务股股长马林介绍。
为了切实做好湿地保护工作,韩城市在沿黄湿地设立了“芝川”“龙门”南北两个保护站,把工作的触角伸到一线,守住黄河湿地生态资源安全。
“我们这里24小时轮值,巡查人员不但要劝离保护区里的休闲、垂钓、狩猎人员,更重要的是要打击保护区里的违法采砂、违法建设等行为,让保护区生态资源不受人为破坏。”韩城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晓鹏说。
在位于黄、渭、洛三河交汇处的潼关黄河湿地,潼关县组建了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先后投资余万元对现有湿地资源进行封育保护,设立机械围栏,修筑巡护步道,建设鸟类隐蔽地。
“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坚决打击非法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努力把潼关湿地打造成为陕西东大门生态建设的亮丽名片。”潼关县林业局湿地办负责人说。
省级自然保护区合阳县洽川黄河湿地,是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最完整、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块河流型湿地。为保护好黄河湿地,合阳县坚守生态红线,清理乱占的湿地,禁止工业布局,最大限度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通过保护黄河湿地,洽川的环境越来越好,每年来旅游的人很多,我们村民也从中受益了,附近村子的人在景区里找到了工作,今后我们会更加珍惜这片湿地。”合阳县洽川镇北菜园村村民邵震说。
渭南市大力加强湿地宣传、推动全民参与湿地保护。每年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和“爱鸟周”等开展湿地宣传保护,据不完全统计,渭南共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8次,出动宣传车辆多台(次),发放宣传画册、通告等资料20余万份,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余条,在保护区、湿地公园增设宣传牌、警示牌、标志牌共多处,通过宣传,广大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普遍提升。
淼淼洽川水,翩翩百鸟飞。正如邵震希望的一样,所有渭南人都会像他们一样,用最纯洁的爱,守护着天地间的美丽精灵,也回报着这片湿地给予世人的深情厚谊。(王军锋程瑾)
来源:陕西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