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生活环境 >> 来若尔盖旅游,最常见的8种猛禽
高山兀鹫(学名:Gypshimalayensis)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厘米。栖息于海拔-米的高山、草原及河谷地区,多单个或结成十几只小群翱翔,有时停息在较高的山岩或山坡上。经常聚集在“天葬台”周围,等候啄食尸体。主要以尸体、病弱的大型动物、旱獭、啮齿类或家畜等为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
并排齐飞的高山兀鹫,霸气十足!别看我是庞然大物,其实人家还是宝宝。草原环境保护靠我啦!!2.秃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秃鹫(学名:Aegypiusmonachus):大型猛禽,体长-cm。通体黑褐色,头裸出,仅被有短的黑褐色绒羽,后颈完全裸出无羽,颈基部被有长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皱翎。幼鸟比成鸟体色淡,头更裸露,亦容易识别。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常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丰富的地方。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常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窥视动物尸体。偶尔也沿山地低空飞行,主动攻击中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有时也袭击家畜。
3.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学名:Buteohemilasius)为鹰科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毫米。头顶和后颈白色,各羽贯以褐色纵纹。头侧白色;有褐色髭纹,上体淡褐色,有3-9条暗色横斑,羽干白色;下体大都棕白色;跗蹠前面通常被羽,飞翔进翼下有白斑。虹膜黄褐色,嘴黑色,蜡膜黄绿色,跗蹠和趾黄色,爪黑色。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也出现在高山林缘和开阔的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喜停息在高树上或高凸物上。主要以啮齿动物,蛙、蜥蜴、野兔、蛇、黄鼠、鼠兔、旱獭、雉鸡、石鸡、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警惕的看向四方!大起飞!藏狐:你说,我俩谁吃谁?4.草原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草原雕(学名:Aquilanipalensis)属于大型猛禽,体长为71~82厘米,体重~克。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野兔、旱獭、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森林中松树、槲树或其它高大的乔木树上,巢的结构较为庞大,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垫有细枝和新鲜的小枝叶,结构较为简陋,为平盘状。每窝产卵1—3枚,由雌鸟单独承担,孵化期为42—44天。分布于欧洲东部,非洲,亚洲中部,印度,缅甸,越南等地。
翅膀上的白色条纹是草原雕最明显的特征前方似乎有猎物!!5.金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雕(学名:Aquilachrysaetos)属于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成鸟的翼展平均超过2米,体长则可达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著。
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寒带地区。
即使降落在地,也难掩王者风范!颈部金色的羽毛是金雕的标志!6.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胡兀鹫(学名:Gypaetusbarbatus)也名胡秃鹫,雄鸟体长95~厘米,雌鸟体长~厘米,翼展约至厘米,它们的体重约5至7公斤。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头灰白色,有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的须状羽相连。后头、颈、胸和上腹红褐色,后头和前胸上有黑色斑点。体型一般是雌鸟比雄鸟稍大。栖息在海拔~米山地裸岩地区。喜栖息于开阔地区,象草原、冻原、高地和石楠荒地等处,也喜欢落脚于海边和内陆的岩石或悬崖之中。
它们的巢大多位于岩洞里或悬崖的突出处,是用细枝堆成的平台,中间呈浅窝,里面衬草和毛发、毛皮、骨头等。食腐。常在空中长时间的滑翔和盘旋,取食腐尸上其他食腐动物不能消化的部分,会把骨头从高空抛向岩石打碎。亚成鸟通体为深色,要5年才能完全成熟。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
极具辨识度的尾巴,很远就能让人辨别它蓝色的大氅,金色的围脖!帅!7.纵纹腹小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纵纹腹小鸮(拉丁学名:Athenenoctua)是鸱鸮科,小鸮属的一种鸟类,是鸟类的一种名称。上体为沙褐色或灰褐色,并散布有白色的斑点。下体为棕白色而有褐色纵纹,留鸟。体小(23厘米),无耳羽簇。头顶平,眼亮黄而长凝不动。浅色平眉及白色宽髭纹使其形狰狞。上体褐色,具白纵纹及点斑。下体白色,具褐色杂斑及纵纹,肩上有2道白色或皮黄色横斑。虹膜亮黄色,嘴角质黄色,脚白色、被羽,爪黑褐色。
看我的卡姿兰大眼睛美不?那里,好像有个人在偷拍我们!8.红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隼(学名:Falcotinnunculus)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之一。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较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空中振翅悬停观察并伺机捕捉猎物。常见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飞行较高。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虫、小型鸟类、青蛙、蜥蜴以及小哺乳动物。呈现两性色型差异,雄鸟的颜色更鲜艳。分布范围很广,非洲、古北界、印度及中国;越冬于菲律宾及东南亚。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是比利时的国鸟。
是大餐的感觉!大餐果然味道不错!红隼大战大嘴乌鸦!最终,红隼寡不敌众,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