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生活环境 >> 旅顺老铁山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已有约3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鹰击长空、猛禽过境——连日来,大连老铁山“鸟栈”迎来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候鸟从北方飞临,经由旅顺老铁山过海南迁,为接下来的跨海飞行积蓄能量。
老铁山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自年起,保护区管理局启动老铁山地区猛禽调查项目,每年的9月1日到11月10日,由管理局科研人员和爱鸟志愿者组成的观测小组,在鸟类集中迁徙的过海通道上进行全天候观测。
近日,观测小组发现了罕见的“鹰柱”与“鹰河”奇观。约有多只普通、大、毛脚、苍鹰等大中型猛禽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盘旋,持续了约20多分钟,鹰群才逐渐散开。据介绍,“鹰柱现象”是由当空气形成旋转上升气流时,猛禽随气流盘旋而形成难得景观。今年,老铁山地区曾多次观测到“鹰柱”“鹰河”现象,成为国内公认的观察、监测秋季猛禽迁徙的最佳地点。
开展猛禽迁徙规律及数量变化研究,对于鸟类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大连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截止目前,观测小组已经观测到南迁的猛禽约3.3万多只。10月下旬,老铁山将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届时普通、灰脸鹰、白尾海雕、金雕等体格更大型的猛禽将集中飞过老铁山,候鸟迁徙的观测和数据采集工作也将持续进行。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表示:“今年的鸟,前期来的比往年早一点儿,但到中间时期,普通来的又稍微晚了一点儿。这主要是因为,前期节气较往年早了一些,但是后期气温一直没有变。”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年,是我国环保系统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辽宁省第一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蛇岛蝮、候鸟及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东北亚大陆候鸟南迁北徙的重要通道之一。经过保护区多年的努力,蛇岛老铁山物种的保护得到提升,新记录鸟的种类不断增多,现记录鸟类达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1种。蛇岛蝮的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初的1万条增加到近2万条,并持续稳定。目前,旅顺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