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ll/855.html《增广贤文》有云: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意思是说,天下有名的山多数都让僧人占去了。在没有名山的地方,一些较雄伟的、险要的、有气势的山峰也成了佛教、道教的场所,九畹溪镇槐树树坪村的圣天观就是这样。从芝兰集镇沿着九畹溪漂流景区公路前行,在神牛泉前方,一座山峰耸立在对岸溪边,几乎垂直向上,峰顶就是圣天观。当人们到达九畹溪漂流起点,回望圣天观时,感觉圣天观所在的山势就像一只巨大的金雕,和《神雕侠侣》中的神雕有得一比,只见金雕双翅微展,头向上,喙微开,目视苍穹,有随时腾地而飞之势。圣天观半山腰至溪边正在建设芝茅路。芝茅路全长约56公里,是秭归县“五环”交通主干道中的一环路,即茅坪—罗家—芝兰—九畹溪集镇—聚集坊—茅坪,将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三峡竹海、月亮花谷、芝兰谷、石柱、九畹溪漂流等重要景点连为一体。说到圣天观,也许有人会问,“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地方叫“寺”,不说大名鼎鼎的少年寺,秭归本地方就有万寿寺、灵泉寺、报恩寺、大慈寺等,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人们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人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后来逐渐成为佛教场所的专用词。“庵”是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秭归这地方好像没有“庵”。道教称“观”。道教遵从“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观”常建于山顶。秭归还有流来观、云台观、龙潭观、白洋观、回龙观等。从半山腰到圣天观顶峰,需要步行,山路崎岖陡峭,十分不好走,原先由人工在石壁上凿出点点小石坑,仅容得下一只脚的位置,稍不注意,就有跌落的危险,后经人们不断维修拓展,情况好了一些,但爬上去还是有点吃力。圣天观顶峰翠柏葱茏,据老人们说,山顶原有一座殿宇,红柱、青瓦、粉墙,随山势错落开两间耳房,殿前石天井镶嵌石香炉,石台石阶全用青石堑刻,整座殿宇终日隐现在云雾缥缈之中,那时,圣天观的香火十分旺盛。圣天观,有史可考的修葺历史距今近百年。在圣天观顶峰,现存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已断为两段,上面记载着当年重修殿宇的经过。民国十四年(年)乙丑岁杏月廿日,由九畹溪对河两岸向宗佐等位乡亲措资筹力重修殿宇和登顶栈道。最引人入胜的是圣天观有一个神碓窝的传说。据说,圣天观有一石碓窝,能自动溢出米来,不多不少,满满的一碓窝,碓窝的米恰好供观里的道士和香客一日食用,舀完了第二天又会自动溢满。后来,有一个人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太贪心,他想多溢出米来,就将石碓窝凿大,不想,石碓窝虽大了些,但从此再没有溢出一粒米来。在圣天观,因四周的山峰都比圣天观高,故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槐树坪村是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俯视对面的小山坡,只见公路环绕而上,村民多数沿公路而居,田间果树成行,庄稼长势喜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圣天观孤峰突起,九畹溪的景色尽收眼底,涓涓细流缓缓流过,景区公路顺溪而下,公路边居民楼连成排,青瓦白墙,十分洋气。每到漂流季节,景区公路上车来车往,村民办的农家乐中游客进进出出,人声鼎沸,峡谷间好不热闹。近年来,不少人来圣天观,他们在圣天观的树上披红挂彩,在圣天观遗址前,虔诚地烧香叩拜,祈求四季平安、去病延年,祈盼财源广进、荣登榜首、官运亨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