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汶川地震13年了,那些幸存者后来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3/4/27 18:01:18   

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

看到无数新闻,仿佛要带人回到13年前的那一刻。

一个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时刻。

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那一刻,汶川爆发了8.0级大地震。

地震波及百余个县市。

造成人遇难、人失踪,

人受伤、.03万人流离失所。

受灾总人口达.6万人,受灾面积超10万平方公里。

那次地震,就像一把尖刀,

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的心上,撕裂开一个伤口。

血流如注,涕泪纵横。

十三年过去,伤口几乎愈合,但是那些回忆,

那些伤痛的、悲怆的、鼓舞的、振奋的、赴汤蹈火、众志成城的,

那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

那些回忆,还在不断传来回声。

01一只猪

08年抗震救灾的现场,

救灾人员在断壁残垣中发现了一只猪。

它被掩埋了36天,

每天靠着吃木炭喝雨水坚强地活了下来。

被救出后,人们给它取了个贴切的名字:“猪坚强。”

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它的存在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生命存在奇迹,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放弃。

救灾结束后,它住进四川地震博物馆。

最新消息是猪坚强已经进入弥留之际。

它太老了,现在起身需要靠人搀扶,食欲也在减退。

不知何时就会是它离开的日子。

不过没有关系,人们或许不会铭记一只猪,

但绝对不会忘怀一个奇迹,一个坚强的符号。

02一群孩子

那次灾难中,有一群孩子的身影牵动人心。

可乐男孩薛枭,被救援出来时,他说了一句:

“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现在他是一家可乐博物馆的馆长。

而他的右臂永远地留在了那次灾难中。

但他的乐观一如从前,面对采访,他笑着说:

“我是死里逃生的人,有什么过不去的。”

吊瓶少年李阳,在1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大三又进入了部队,现在在绵阳从事医药工作。

“袖珍女孩”汤星月,现在是都江堰玉堂小学的音乐老师。

抗震小英雄林浩,在上海读大学;

夹缝男孩郑海洋,在成都拍摄公益宣传片。

还有姜小超,这个失去了双腿,靠乞讨为生的年轻人。

在灾难中数次向汶川伸出援手,捐出所有积蓄。

十三年间,仍在不断地帮助别人。

生活对他来说依旧艰难困苦,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没有一个安身之地。

他却从不吝啬,他说:

“看见别人过得不好的话,

总想着能给予一点什么给他们。”

时隔十三年,少年都已长大成人。

一腔热忱却一如之前,

他们在灾难中活了下来,就没想过白白活着。

他们正在以他们方式,为他人,为祖国,发光发热。

只搜救犬和个罗汉寺娃娃

那年,一共有67只搜救犬投入救援。

地震中的幸存者,有70%都是被它们发现的。

沈虎、冰洁、银虎、昆虎、金雕、海啸…

不幸的是,13年过去,这些搜救犬仅剩一只。

冰洁。

然而冰洁也已经老了,连走路都做不到了。

不久前,在地震中被冰洁救出的一个小女孩,给它写了一封信,

她告诉冰洁,那个被它救出的幼儿园小女孩,现在已经上大学了。

搜救犬的生命相较于我们而言是短暂的。

可它们为我们做过的一切,

何尝不是它们生命的延续。

那年,有个娃娃在罗汉寺出生。

地震导致妇幼保健院受损。

许多产妇紧急转移到了一座千年古寺——罗汉寺。

远离世俗的出家人,避讳很多。

但也深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灾民大开方便之门。

立刻立下三条寺规:

无条件接收所有灾民,包括所有待产孕妇;

无条件为保健院提供一切能派上用场的物品;

无条件给灾民包括孕妇提供吃住的东西。

甚至连为菩萨挡雨的棚子都腾给了孕妇和医护人员。

寺里的大师傅坚决地说:

“哪管他那么多,救活人要紧。”

巧合的是,当时吴京就暂住在寺里。

他在罗汉寺待了很久,为了给灾民搭帐篷,晒落了一层皮。

天气太热,睡觉就在屋檐下,开烂货车去极重灾区送物资。

大师傅看他这么辛苦,都拿他“打趣”:

“早上要吃七个馒头。”

十三年过去,个罗汉寺娃娃,各自茁壮成长。

吴京也通过电影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中国,中国人的力量。

04十三段来自十三年间的声音。

灾难会有伤痛,伤痛留下记忆,记忆泛起回声。

回声定当铭记。

今天微博上一段名为#十三段来自十年间的声音#的视频戳中无数人泪点。

其中记录的声音,

正是在汶川地震过去这些年间那些悲伤的,鼓舞人心的回忆。

其中有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拉响的警报。

也有女主持人,在播报受灾情况时,难以抑制的哽咽。

有灾区市长,在介绍救援被埋学生情况时的泣不成声。

“当时没有其他手段,我感觉很惭愧。”

也有十五名空降兵,在米的高空上,互相鼓舞,惊天一跳。

有自发组织默哀的人们,

在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

在广场上高声为灾区加油,祈福。

也有被解放军战士救出的孩子,掷地有声地许下愿望: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一段段声音,就是一段段回忆。

我们曾因其伤心哭泣,如今又在其中汲取力量。

我们还会一次次重提,也必将永远铭记。

关于那一年,我们可以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那一年的哭声悲怆,那一年的冬天很冷。

那一年,我们用血泪和汗水写下“多难兴邦”。

汶川地震,我们救灾速度和力度,让全世界震惊。

仅几个月后的北京奥运会,

我们又以“金牌总数第一”告诉世界,什么是中国力量。

也是那一年,我们第一次深刻体会了两个词:

其一,“众志成城”。

5月12日到5月15日,仅仅三天,

我们就出动了16万的官兵投入抢险救灾。

还有无数的医护人员、基建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志愿者,

乃至每一个无法亲临现场的普通人,

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伸出援手。

其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区外的每一处地方,大到城市,小到乡镇。

都因汶川而心有悲怆。

没有一处地方吝啬支持。

以城市对地区的方式,开启了一对一,点对点的支援。

时间荏苒,一晃而过十三年。

十三年间,我们并非一帆风顺。

大大小小的考验无数。

但是,中国,中国人,

从未在任何一刻想过临阵脱逃,想过放弃。

中国有我们,甚幸,我们生在中国,更幸。

我将永远记得汶川地震时媒体的一句话:

一个能出动十万军队救援的国家,

一个总理2小时就赶到灾区的国家,

一个因民众争相献血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

永远不会被打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5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