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繁衍 >> 表王百达翡丽,这些美翻了的珐琅表你肯
栋彻底修复充满装饰艺术风格的大楼中;
百达翡丽博物馆是公认最顶级的钟表博物馆,收藏两千多件钟表历史上最重要的杰作,其中一层固然是百达翡丽自身从年成立至今设计、制作的时计精品,诸多孤品杰作尽在此中;
还有一层,则单独荟萃和浓缩了整个欧洲制表史:16至19世纪早期的重要钟表杰作均可在这里一睹芳容,包括大家熟知的宝玑大师的重要时计作品,古人的智慧与超凡的手艺,着实令今人叹为观止;
博物馆还设有一座钟表图书室,收藏着多本有关时间和时计的著作;
如参观者通过百达翡丽中国北京上海两座源邸预约参观,还能获得中文导览服务。
读史,方能知今。去百达翡丽博物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我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机械表都在走过去的老路,讲真,各大厂牌都罕有质的突破颠覆和超越,无论设计还是制造。
在博物馆里,你会看到FranckMuller招牌的“长岛”系列造型,其实年代百达翡丽已经做过了;
你也会看到,现今流行的透明水晶表壳,其实在钟表相当初期的几百年前,已经有过;
你还会看到,就算是今天被“西门吹雪”不可一世的水晶夹板机芯,其实老早老早都有了,人家那怀表透明度之高,好似一片雪片;
现在不少品牌追求的超薄超小机芯其实也弱爆了,因为展馆不起眼的一角,一枚古董怀表就像衬衫纽扣那么大!
我尤爱看珐琅,不光我是超级视觉动物,还因为时刻提醒自我的渺小,那些当年的达官显贵意气风发的尊荣凝聚在珐琅表壳上,栩栩如生;而他们的躯壳与灵魂早已灰飞烟灭。我们对物(钟表)的热爱,往往也出于我们对永恒(时间)这种感觉的企盼。
较兴盛时,日内瓦的微绘珐琅师可达上百人,而今,随着年代最后一所传授珐琅制作技艺的学校“日内瓦装饰艺术学院”的“结业”,行业大师已经是凤毛麟角。正是绝技的凋零,使得今时今日精彩的珐琅表身价节节攀升。
日内瓦感悟,王寂,.04
有一个与珐琅息息相关的城市,那就是位于法国南部的利摩日。在之前的文献中就提及了以这个城市命名的珐琅画,这也是说明了这个城市的重要性。早在路易十一时期,一种特殊的珐琅绘画技术就诞生于利摩日这座城市,在日内瓦珐琅的特殊技术诞生之前,钟表上的珐琅画使用的是利摩日珐琅。
从十二世纪开始一直到十四世纪,受到宗教的影响,珐琅工艺在利摩日发展得十分兴旺。经过历史研究发现,是由于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才使利摩日从中世纪以来珐琅工艺发展得如此兴旺。比如说当地的酸性水质可以净化珐琅颗粒,木材可以满足烧制珐琅的需求,生产出来的珐琅制品成本低廉,方便运输。当然后来也是由于宗教的原因,珐琅业的鼎盛转移到了瑞士,自此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利摩日的珐琅工业开始衰败而随着日内瓦珐琅工艺的技术创新,日内瓦珐琅变得越来越繁荣。
日内瓦珐琅与利摩日珐琅,孙树明,.09
在十五世纪,日内瓦的金银匠们已经开始了珐琅的制作。从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初,日内瓦生产的钟表外壳上出现了内填珐琅或是利摩日珐琅画。也正是在此时一种全新的画珐琅技术在日内瓦诞生了,并且这项技术很快就应用在生产日内瓦钟表上,这就是日内瓦引以为傲的日内瓦微绘珐琅技术。自此之后,所有的珐琅制作师都直接参与了钟表的制作。”
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资料,
今天,我们会认为品牌做一批艺术表款,应该是先决定做多少个怀表、做多少个手表和Dome钟,完后再却考虑图案,完后再去考虑适合什么工艺来表现,好像这样比较符合产品设计的逻辑吧。但,百达翡丽总裁Thierrystern的老婆、百达翡丽创意总监SandrineStern告诉我,“我们不一样!”百达翡丽做工艺特别表款,首先考虑的是工艺,也就是说,首先决定做多少微绘、金雕、微木镶嵌,工艺至上。决定工艺,之后决定用什么“器型”,例如是Dome、还是怀表、还是手表。决定器型之后,图案是靠后的一步,当然,决定图案要与手工大师一起协调,这个图案是不是适合、以及成品效果是不是精彩等等,经过多轮考量,决定之后才出小样等等……我都说过,百达翡丽做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微绘珐琅是不是能代表百达翡丽至高水准?”
“微绘珐琅确实精致精美;但你要知道,其实并不是所有图案都适合用微绘珐琅表现;透明珐琅与掐丝珐琅或者珐琅与金雕的混合应用同样有精彩的视觉效果,以及同样体现了超凡工艺。”
SandrineStern女士如是说,王寂,.04
不久之前,我再次站在百达翡丽博物馆。每次在那房间顾盼,身体都会升温,那个小房间,是专门用于陈列中国皇室的特别表款的。是,你没看错,中国皇室特别钟表区。我为我的祖先们有此等超卓的审美品位感到骄傲,我为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类似的基因而自豪。
通常呢,在爱国教育强酸浸泡之下,但凡我们提起清朝总会不自觉想到慈禧太后那个傻逼老娘们儿,想到马关条约,想到被烧毁的圆明园,想到我们怎么怎么被谁谁欺负屁了,娘炮一样哀叹。可实际上如果我们正视历史就应该清楚清朝这个大航母只是晚期没有上市,没能转型成功、走了百多年弯路。在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可是咱地球不可一世的大财阀。
霸道总裁乾隆喜欢西洋玩意儿,故中国风钟表高峰期可从18世纪初中叶算起,乾隆下令关闭其他三处海关独留广州的粤海关使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特区,贸易行买入西方的小商品(大的不好运),也卖出中国的农产品和工艺品。进口小商品中的重要项目就是钟表。不开玩笑,那个节骨眼儿的美国,毛也不是;欧洲这只股票着实也不咋地。超过三亿人口的大清朝的消费力举世无双,和今天的中国一模一样,乃是全地球最主要的钟表消费大国。
百达翡丽博物馆之所以设有中国皇室钟表专区,就是因为清朝贵族对钟表的审美别具一格,对钟表发展贡献斐然,在钟表历史上鹤立鸡群。
首先,要成双成对。
由于大清和欧洲联系日渐密切,鬼佬从清朝兄弟手里收到的礼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所以他们觉得中国人就喜欢成对的;事实证明他们真不傻,好事成双,只有一个,不够寓意吉祥。今天也是一毛一样,当时的钟表也是很重要的礼物,出门送礼,哪有只送一个的?就像今天谁谁结婚你不可能送一只表吧?最后一个原因我觉得有点扯,说是不差钱的贵族被忽悠了,万一钟表会坏了要送去维修很久,干脆买俩,就算坏了一个另一个顶上。
彼时的对表,可不是俩一样的表放在一盒子里就算凑一对儿,嘿,高级了,中国对表,必须“阴阳对称”,表壳上的珐琅图案、表壳形状乃至宝石镶嵌,都呈方向相反镜像。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极深的艺术功力,特别是珐琅绘画的功力,图片可见当年之精彩绝伦。
除却镜像的对表艺术就不说了,绘画文化积淀使得我们对比如说金雕表壳,比较不感冒,我们最爱的,就是珐琅绘画,珐琅微绘,有些是画的是欧洲风格主题的,贵族们觉得新鲜。百达翡丽博物馆里还有一个是穿着官服的清朝官员的珐琅怀表,我忘记拍照片。钟表史上重要的时计上画的只有欧洲皇室?并不是。
微绘珐琅要极度精美,就算是有些价格比较低廉的银质表壳怀表,也有珐琅。对艺术,对绘画的这种美的追求,堪称无以复加,这是文化底蕴使然。
另外,清朝人对彩色宝石喜好一般,珍珠才是超爱。所以表壳一圈都镶有珍珠。今天再来看,珍珠洁白温润,与微绘珐琅搭配,华贵却不抢眼,比镶嵌一圈方钻不高级多了
喜欢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