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繁衍 >> 凉山文艺人物特写叶昌云乘着飞鸟的翅膀
早春的阳光从蔚蓝的天空挥洒进阳台,照射在茶几上。普洱茶的香气袅袅弥漫,他抿了一口:“哎呀,太累了。”又外出拍片两个多小时,顶着强烈的紫外线埋伏于旷野,动作不能太大,机敏鸟类对周遭的任何响动都十分警觉。摄影的胶着状态消耗着摄影家的心智与体力。
刚从背上卸下来的沉重摄影包放在墙角,“一套设备有40斤重”。茶几上有几枚奖牌闪耀光辉,和紫色的绶带一起抢眼。中国摄影网首届“鸟瞰视界”全国航拍大赛,他的作品《穿越》夺得年度综合特等奖,《独秀》获得铜奖。这届比赛,全国收到20万幅图片,他选送9幅中竟有5幅获奖。
摄影家名叫叶昌云,在凉山摄影界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鸟人”。迄今,他已经拍摄到的鸟类超过种,凉山州内就拍摄有种;尽管每个动态只保留3张图片,总量仍然挤满20个2T硬盘,图片数量则没有办法计算。毫无疑问,他是凉山拍鸟最多的摄影家。
小鸟的呼唤
仿佛生命已经游走到边缘,叶昌云呼吸极度困难,头疼欲裂。“今晚上熬得过去不?”此时的内心已无恐惧,清醒的意识推测如果疑问成真,那就意味着第二天早上自己便再也醒不来。
病躺在冲古寺一简陋的牦牛棚里,从未曾感到过的寒冷一阵阵袭来,夹杂着飞扬的雪花,心情也在下降、坠落。这里的海拔米,此前一天他们在夏诺多吉雪山垭口整整拍摄了一天,叶昌云的病情陡然加重,猝不及防。
年2月2日,叶昌云和韩远华相约从西昌出发进入木里县拍摄风光,计划翻越雪山到甘孜州稻城县亚丁,然后回返凉山州。两个搞摄影多年的人都具有野外经验,谁料想进入木里后不久,46岁的叶昌云遭遇轻微感冒,这没有阻拦他们前行的脚步。毕竟是寒冷的冬季,糟糕的气候条件侵蚀着一位中年人的热血。3天前他开始口吐血泡泡,急性肺血肿在高原可轻易夺人性命。2月11日,终于坚持不住,他躺倒了。这一天是农历腊月三十,除夕。
黑夜压下来,比厚厚的棉被还要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捱到下半夜,新一轮咳嗽开始加剧,带来呕吐血泡泡……
冷酷的寂静,可以将哪怕一丝声响放大无数倍传向远方。几乎是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听觉张开搜寻或者要抓住世间的动静。“嘁嘁——,嘤嘤——”叽叽喳喳的鸟鸣,让完全无法入睡的叶昌云听得清晰。是的,动听的啁啾驱赶着黑夜,大自然的精灵召唤着黎明。那是对生命的召唤,是对新生的守望。叶昌云吃力地爬起来,急切要逃离死神的吞噬一般,调动起所剩的力气与兴奋,轻轻推开窗户,只见皑皑白雪之上,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鸟在屋后享受早餐——饭渣和土豆皮。
生命被唤醒了!韩远华搀扶着叶昌云下山去找到一名喇嘛格勒,两三公里的路“走了半天时间,完全走不起了,人都肿了”。格勒见状立即找来两匹马,勉强带到通机耕道的小村寨。把睡袋铺在拖拉机上,急忙往亚丁镇赶。春节在即,不仅没有游客,要命的是公路上鲜有运营的车辆。很不容易找到一户藏民,见门前停有一辆三菱越野车。藏民一看,知道厉害,善良心地,口中念叨菩萨保佑你,收元送病人急赴稻城县。
县医院值班的女医生,华西医科大学毕业,见状救人要紧,说医院太简陋不如住到她家开的客栈;当天开药治病,先让病人屙出两大盆水,先让人瘦下来,走出死亡阴影。然后每天喝新鲜的牦牛奶,一个星期慢慢恢复体能。又遇大雪封山,等回到西昌已经是大年过完。
“我真的命大。”回想起刻骨铭心的历险,叶昌云将它视为经历了大灾难。后来他知道,那鸟名叫橙翅噪鹛,有橙色的羽毛和清脆的歌喉。“每次想起,那鸟鸣太动听了,深深铭刻在脑海里,给予生命力量。”
震撼的发现
“鸟人”从年开始专注拍鸟到年,叶昌云说是与鸟“结缘20年”。
结缘的还有人。年11月,他到冕宁县水洛乡香格里拉村拍摄,偶遇21年前认识的丁真曲米,一户藏族人家的小儿子。当年在他们家留宿,正是从他们家出发上雪山的。这户人家有3个子女,如今的丁真曲米已经长成身高1.8米的帅小伙,到上海打工,用收入在县城购置有房产。那一家人一度到处打听叶昌云,不期然又有缘相见,亲人般相见如故。
“这么多年拍鸟,还有一个机缘巧合。”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得以强化。叶昌云介绍,西昌市从早先提出建设森林城市,以后又提出打造田园生态城市,珍惜环境、爱护环境深植人心。他记得如今被誉为“保护与发展双赢典范”的西昌邛海湿地,曾经在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时,申报片起初没有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因为片中不少鸟的素材是去网上扒的。“制作单位让我提供的素材,长度有10个小时;丰富的素材哪里用得完呀,重新剪出来效果超出想象。”
对于西昌来说,邛海这颗高原明珠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财富,她为这座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景观异质性,提高生态结构完整性,维持城市生态安全,为西昌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健身康养、科普教育、环保教育的理想场所,还为西昌城市提供宝贵的淡水资源和多种湿地产品资源。那些年,叶昌云几乎天天穿一件从脚到脖颈连贯的塑料水衣裤,潜伏在湿地守候。“要想拍鸟,县要了解鸟的习性、活动规律。带观察清楚在蹲点来守,拍摄到的图片才非常清楚。”最初在邛海东岸一颗大树上拍到成群的白鹭,包括筑巢与繁殖、雏鸟与成长,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叶昌云陶醉其中,一发不可收拾。而他所称的“机缘巧合”,既有拍摄的大量鸟类图片被排上用场,从中可以挣到“茶水钱”;也有相关单位提供方便,他得到拍摄的特殊条件。
在邛海湿地,他有一条专用小木船“25号”,方便经常划入芦苇荡里穿梭,对鸟类做观测记录,平常把木船停放在鸟类观测站。
多年来,叶昌云自费购买相机等摄影器材已经超过30万元。佳能照相机从20D到1DX跟随技术升级及时更换,一直长焦镜头就要20万元,一个照相机身报废是内测快门已经释放46万次。
喜欢鸟,凉山州本地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追求,拍摄地不断延伸。省外,云南、贵州、西藏、新疆、河南等地,也不辞遥远去拍摄。
不断有新的珍稀鸟类被他的镜头聚焦。在四川境内,他拍摄到的一级保护鸟类就有:金雕,白尾海雕,四川山鹧鸪,白点眉,中华秋沙鸭,绿尾虹雉,黑鹳,黑颈鹤。每一次发现,都引起当地媒体震动。有鸟类专家直言,这个数字不简单。
自然的馈赠
在中国拍鸟起初还是冷门,“可以说很艰难,资料都找不到。经常把图片发给南京的‘’(网民)请他辨认。只有拍到种以上,对分类才基本有数,能自己直接去辨认。当然这门科学没有止境,有的专家都辨认不了,包括需要解剖才知道鸟的雄雌。因为不断有新的亚种产生,通过多代繁殖又成新的物种,所以我不会钻那么深,毕竟摄影不是科学研究,摄影重要的还是记录。”
“要把鸟类拍摄好,图片拍摄出到达审美的艺术效果,也不少一件容易的事。”叶昌云爱上拍鸟的时候,身边几乎没有一个摄影师与他为伍,懂门道的老师就更不用说。“凭着身体好,到树林里到处钻。慢慢学会蹲守,而不去跟着鸟追,人哪里跟得上鸟嘛。后来摸清鸟的一些脾性,它喜欢有水塘或者湖泊边角地带,它要喝水;它喜欢有野樱桃或者野果子的树林,方便找到吃的。”
一年四季,叶昌云在凉山各地都能够找到拍鸟的时间与地方。“冬季主要拍候鸟,北方迁徙来的雁鸭类,许多地方都能看见。春天主要拍林鸟,它们开始做垂直上下的立体式迁徙,去挑选舒适的环境。夏天,邛海周边多的是夏候鸟,燕鸥、棕头鸥等等。”总之,邛海的地理位置很独特,南来北往的鸟对会在这里补充,也有留下来的成了“留鸟”。
和多数鸟类摄影家一样,叶昌云拍摄的图片多以反映鸟类绚丽的羽毛和动人的姿态取胜,鸟类的千姿百态置于虚化的背景前,主角突出,楚楚动人。很多年前,叶昌云结识到“西南山地SWILD”首席执行官、林业工程师巫嘉伟,后者在给自然保护区做项目时,用到过叶昌云的图片。某次,巫嘉伟的一句话“你们光拍鸟不行,没有记录到鸟的生存环境”,点醒了对影像更敏锐的摄影家叶昌云。“我从年初开始,尝试用无人机记录鸟的生存环境。飞到江河湖泊、山川峡谷,把鸟类所生存的周边植物、地理样貌、食物来源等一并纳入视野,增加图片是科研价值。”他开始大量地补拍这种大场景的图片,以期和之前的特写镜头相衔接,组成密切关联的影像故事,“想法不一样了”。
根据叶昌云长期的观察,城市中增多的居民小区都有绿化,树种和植物的添加,带来鸟群的繁殖与增长。喜中有忧的是,城市周边的环境并不令人乐观,树木砍伐造成的植被减少,鸟类生存环境颇受干扰。
新启发继续在头脑中生成。如果我们想要将自然和文旅形成纽带,让更多的人更广泛地了解自然和文旅,那么影像一定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成千上万鸟的生动影像,无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激励更多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