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

艺痴者技必良金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24 12:01:57   
祖春苗正在雕刻创作。《杯中情》陈列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空港新城文化创新创业园里。8月15日午后,空气潮湿闷热。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陕西盛百世雕刻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的工厂里,汗珠顺着祖春苗的脸颊滚落,她顾不得擦汗,全身心专注于手里的三角刀尖,寻找下刀角度。一只黄鹂鸟的翅膀,在她的雕刻下,羽毛逐渐呈现出纤毫毕现的逼真感。这幅木雕作品名为《春色满园》,画面中间,是一只蜻蜓立于芦苇之上。蜻蜓采用浮雕的雕刻手法,凸出画面,形象饱满、立体、生动,振翅欲飞。以上情景是祖春苗工作的日常画面。她今年32岁,是雕刻行业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人对木头的诉说雕塑何以如此灵动?祖春苗道出其中玄机:巧劲。她歪着头,俯下身子,准确熟练地下刀,木头发出咝咝声,木渣纷纷掉落。锯子、木锉、凿子……多种工具摆满了半个木桌。一件好作品背后,除了巧夺天工的设计外,还有水滴石穿的不断积累。下刀的轻重、角度,都极大地考验着雕刻者的经验和耐心。《春色满园》中的一只黄鹂鸟光翅膀就刻了约刀。祖春苗说,一块好木头质地细密,每一个细微的部分,都要不断雕琢,尽可能还原草木鱼虫自然的样貌,让好木头和好工艺相互成就。在祖春苗这里,时光走得很慢。每天9个小时,她总是耐心地面对眼前的木头。一个月能雕刻完成的或许只是一只鸟、一朵花、一座小拱桥。整件作品的完成,通常需要耗费至少半年时间,最多的需要几年光景。走进楼增良木雕艺术博物馆,迎面看见的是一幅4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木雕作品。该作品栩栩如生地还原了画卷里的市井百态,给人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如花生粒大的小人儿,要刻画出人物面部的弧度,甚至还能看出眼角眉梢的表情,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手指、根须等元素的雕刻,更是如行走崖畔,刀刀惊心。“光人物就有近个,形态各异,制作难度非常大。我们4个人用了3年8个月时间,年完成了整部作品。”祖春苗说,这也为她后来制作《杯中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木头上找灵感这不像女孩的手。这双手粗糙、生茧、关节粗大。经年累月雕刻,祖春苗的手已经变形,右手更甚。常年拿刀,也有失手造成滑刀的时候。“一年手被铲到三四次很正常,严重时缝几针。一般都是照样工作。”她说。祖春苗14岁时外出闯荡,在家具厂打工8年,深感手艺陷入瓶颈。经同行介绍,9年,她不远千里慕名来到西安。在陕西盛百世雕刻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工作期间,董事长楼增良很快就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并不失时机给予点拨。楼增良是中国木雕艺术和古典红木家具制作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东阳楼派木雕技法基础上,他将中国绘画艺术丰富的表现手法运用在雕刻中,让这门传统制作工艺的文化和美学内涵大大拓宽。楼增良创作作品千余件,获奖百余件。“这个孩子能吃苦、坐得住,基础也很好。”在进一步了解后,楼增良收祖春苗为徒。在师父的指点下,祖春苗技艺不断精进。年夏天,祖春苗偶得一块上好的黄杨木料。她决定独立创作一件作品。拿着这块木头,祖春苗反复端详,根据木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走势等构思,对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的搭配,从微观和宏观上整体把握。“随物赋形,从木头上找灵感”,她脑子里回响着师父的话。她介绍,完成一件雕刻作品,要经过选料、去皮、打坯、雕刻、打磨、抛光、打蜡等7道大工序。在这7道大工序之下,还可以分为近20道小工序,环环相扣。历时8个月,《杯中情》出世。这是一件立体作品。一根果实累累的树枝从杯中伸出,一只山雀栖于其上,神情悲戚。杯子镶嵌在大叶紫檀制成的木架之上。“我想通过这件作品呼吁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守护好绿水青山。”祖春苗说。年3月25日,《杯中情》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年度“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唱响中国故事之后,祖春苗又创作出《嵩献英芝图》《花开富贵》等佳作。这个朴素的农家少女,迎来自己的辉煌时刻。年1月,在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属的陕西经济联合会主办的活动评选中,祖春苗获得第四届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从楼增良到祖春苗,在方寸之间、一斧一凿中,阐释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的匠心。雕的是木头,用的是技艺,聚的是人心,传的则是文化。现在,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让楼增良忧心。年,陕西盛百世雕刻艺术文化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空港新城后,他就开始筹划建设文化创新创业园,计划形成一个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精品展示、技艺传授、学术交流以及教学观摩基地。年11月2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空港新城文化创新创业园揭牌。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展示着来自61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共计1多件。古朴的广东端砚、华贵的北京掐丝珐琅、细腻的江苏紫砂壶、精致的四川蜀绣等作品述说着各自的精彩,讲述着共同的中国故事。楼增良说,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不是小而美,而是要走进千家万户,要更多人喜爱和欣赏才能更有生命力。“我会把这项技艺传承好,做出更多创新的作品,也愿意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感兴趣的人。”祖春苗说。记者手记用“匠心”铸精品侯燕妮祖春苗10岁辍学,为了生活到家具厂打工。不甘心只做家具厂流水线上工人的她,不远千里拜师学艺。工作中,她在木雕之路上不懈精进,最终赢得“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美誉;16岁时,楼增良开始学习木雕技法、绘画技艺及传统文化知识。30多年的雕刻经验使他积累了深厚的创作底蕴,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雕刻风格,获得“金雕手”称号;一把木凳、百万粉丝、过亿播放,最近,山东聊城的老手艺人“阿木爷爷”做手工的短视频红遍海内外,不用钉子、不需胶水的中国榫卯结构之精巧让人叫绝。万千变化尽在方寸之间,好手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这些手工艺人用“这辈子就把这件事情干好、干细致就行了”的坚持,展现了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匠心,用传统技艺生动诠释了中国文化艺术之美。身处新时代,“工匠”不再是社会底层技师的称谓,“工匠精神”也成为一种代表着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磨炼提升自己的技艺,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才能铸造精品,才能使我们国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