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雕 >> 金雕的种类 >> 李谦滚大冰滚大冰,去百病,一场找回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滚大冰,去百病,一场找回久违亲俗的寻根之旅!凤鸣读书/文不知道小朋友们过年都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就是吃吃喝喝也就过去了,其实在有的地方,还是很热热闹闹的。《滚大冰》就是讲述了一个自幼生活在南方的少年林夏和爸爸一起回到东北大山老家的一场文化寻根之旅。父子的家乡“大冒险”三年没见过面的老爸要带他回从未去过的“东北老家”,离开了生活了十年的江南水乡,东北的冷一下子就让他一激灵。飞机转高铁再换租来的汽车,山路颠簸,四周灰暗,如果不是炊烟袅袅,他都以为自己来到了童话世界。这就是他的家乡初次印象。爸爸的老家老房子外面看虽然是老破小,里面却让人眼前一亮,墙纸,窗帘都是娇艳的颜色,给这间多年没人住的老屋子增加了一点生气。原来是爸爸的老同学守着20年的承诺,看护房子。可是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悬案”出现来,到底是谁悄悄整修了房子修复了老家具呢?一到这里有好多不习惯的事呢!睡的土炕会“爆炸”,洗澡还没浴室,而且这里生态好了,山上的动物还会下山来活动等等......都让少年吃惊。这次回来的目的是为太爷爷太奶奶和爷爷扫墓送灯,还有等着正月十五滚大冰!可是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当初让妈妈一听就皱着眉,难道是在冰上滚来滚去么?不禁想起了儿时爸爸总教他一首歌谣,让他一想到“滚大冰”就心痒痒。“滚大冰,滚大冰,叽里咕噜滚大冰......滚大冰,滚大冰/叽里咕噜滚大冰/左骨碌,右骨碌/骨碌骨碌百病清”刚到这里的条件不好,父子两人独自在一起还有点隔阂条件所限,只有一床被子,枕头也只有一个,只能在一个被窝睡了。林夏的脸还一下红到了脖根儿呢。虽然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常年不在他的身边,但是依然关心他,值得他的作文得过奖,还给林夏讲了自己小时候被女同学笑话的事,其实父子小时候都一样啊山里的小伙伴们都十分热情好客,大家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爬犁上。这不是圣诞老人的雪橇,这是家乡那一样快乐的雪爬犁!一路上看到了一群可爱的梅花鹿,蹦蹦跳跳的小松鼠,天上翱翔的金雕。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拉住了林夏曾经想要逃离的脚。冰上游戏可多了,滑冰车,抽冰猴,冰上摔跤,小伙伴们很快就打成一片,在冰上飞翔的如同小燕子一样。但是却没有最吸引林夏的滚大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要到正月十五才能玩呢?心痒痒的林夏只好等着了。在爸爸的讲述中,最热闹的元宵节,有甜糯的汤圆吃,夜里还能看舞秧歌灯,这还只是节日的序幕,最后还是真正的狂欢——滚大冰。人们在冰上,想着自己的心愿,滚出自己的姿势和速度。在这里玩得看到的都很开心,可能是水土不服,林夏生病了,不想让妈妈担心,父子俩拉勾上吊这是一个小秘密.....经过了好多事情,也收获了好多惊喜,这里的经历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们,也让南方的同学们心里痒痒的,妈妈也逐渐理解了,不再反对他滚大冰了。最后元宵节越来越近了,关于房子的真相也近了,团圆和滚大冰都要来啦!父子感情逐步加深和东北风情两条主线同步展开,描写的雪景,生动形象,在蓝白色调的彩纸上,带我们步入了一个童话般冰雪世界。更有扫墓,送灯,祭祖传统等民俗风情,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这里风景美如画,这里的故事还特别多,节日的热闹小朋友之间的友谊,都让我们不忍释卷。哈哈,看完了,我和孩子的心也痒痒起来了,书里呈现的一个冰雪世界好像是在向我们招手呢!冬天下雪了,也真想走趟东北,“正月十五,滚大冰,滚的是一年时运,不长病”Ps:我们的“寻梦环游记”一样温馨中国人独有浪漫“给先人送的灯,其实是火。用米糠、锯末啥的拌上柴油,制成燃料,从自家屋门口开始,每隔一段路,就撒一小堆燃料,点燃,一直撒到先人的坟墓前。那一条亮堂堂的小路,就像一道火焰架设的桥梁一样,一头拴着阳间,一头拴着阴世。过元宵节了,接先人回家看看啊。有的先人死去很多年了,家里的房子院子也翻了新,不一定找得到家门。这一路灯火,就是为了帮他们照亮回家的路啊!”---------相关阅读--------------元宵节,滚大冰,百病清,幸福来禅王/文即将迎来了每年正月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在这一天,各地拥有着不同的习俗,吃汤圆、猜灯谜是广为人知的活动。可是在寒冷的东北山村里,却盛行着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活动,人们在冰封的大河上滚来滚去,俗称“滚大冰”,借此达到祈福祛除百病的美好寓意。少年的林夏对滚大冰的兴致勃勃,这也是他答应三年未见的父亲首次前来东北老家的主要原因。没想到初到东北的林夏便被极端的天气来了个下马威,霸下屯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是让娇生惯养的林夏叫苦不迭。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在父亲林杉身上。林杉与林夏的母亲已经离婚多年,父子之间的关系如同东北寒冷的天气一样已经低至冰点。如果说林夏是对霸下屯有所抵触,不如说他对父亲突然的邀请感到担忧。不过,林夏很快便被东北山村的迷人景色所吸引,原始而又淳朴的生活方式也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很快他便放下了对父亲的芥蒂,并与父亲讨论起未曾谋面的爷爷奶奶的故事。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在其乐融融的山村中迎来了缓解。在父亲的诉说下,林夏才明白寡言的父亲身上,曾经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滚大冰也成为家族绕不开的话题。时至今日,或许很多人会对传统的节日习俗嗤之以鼻,对此感到落后和迂腐。滚大冰这种看起来不雅的举动,曾经也是林杉童年时的阴影,他对滚大冰感到厌恶,直到亲人的离世让他明白,这个传统活动寄托的是怎样深沉的情感。听完父亲讲述的故事,林夏对滚大冰在好奇之余,更感到了几分情感上的共鸣,也愈加期盼元宵节的滚大冰活动。正在这时,失去消息多年的奶奶出现在门口,一场亲人之间的重逢与回归,让这项传统活动增添了一份重要意义。传统的歌声吟唱起来,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滚冰咒”不断诞生新的祈福。在歌声中,生活的苦涩被轻轻抹去,充斥心间的是快乐和希望。林夏不仅在滚大冰中和父亲达成了和解,更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找寻到了自己的根。正如同霸下屯最年长的老祖,他坚持饮用泉水,那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注定永远是是霸下屯的一部分。刺骨的寒风仍在肆虐,白河水化为一团团“元宵”,古老的习俗仍在延续,新的希望和期盼也在不断诞生。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就会有希望,更会迎来幸福。《滚大冰》内容简介:滚大冰,滚大冰/叽里咕噜滚大冰/左骨碌,右骨碌/骨碌骨碌百病清。怀着对滚大冰的无限神往,在一个寒假,自幼在南方生活的林夏与爸爸回到东北老家,开始了他的文化寻根之旅。这是一部以长白山自然人文生态、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以东北长白山深处一个叫“霸下屯”的小村庄为背景,少年体验东北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东北大地冬日美好的自然风光、热情淳朴的乡人,流传了千百年的民俗传统。整部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东北味儿,体现了作者对东北这片土地的爱与眷恋。作品有助于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还可以让读者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书中那些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给先人送的灯,其实是火。用米糠、锯末啥的拌上柴油,制成燃料,从自家屋门口开始,每隔一段路,就撒一小堆燃料,点燃,一直撒到先人的坟墓前。那一条亮堂堂的小路,就像一道火焰架设的桥梁一样,一头拴着阳间,一头拴着阴世。过元宵节了,接先人回家看看啊。有的先人死去很多年了,家里的房子院子也翻了新,不一定找得到家门。这一路灯火,就是为了帮他们照亮回家的路啊!”儿童文学作家李谦:“努力为孩子们讲好故事的人”来源:新华网(金津秀/文) 每年的儿童节,李谦都会提前设计好采风计划。“六月是属于孩子们的季节,生机勃勃,热烈又明亮。”她说。 李谦是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创作生态题材长篇儿童小说为主。尽管获奖无数,但她不喜欢以作家自称,仍坚持自己只是一个“努力为孩子们讲好故事的人”。 李谦曾做过故事写手、编剧、杂志编辑,从事民间故事、生态文学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谦在创作长白山文化题材小说时,结识了居住在深山的一对父女。在采访二人过去打猎为生的经历时,李谦发现,小女孩用独特的孩童视角感知大山文化,萌生了以她为主角创作小说的想法。 几经打磨后,李谦完成了长白山生态自然系列动物长篇小说《熊和女孩》,受到业界好评,从此踏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 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是李谦创作任何形态文学作品一以贯之的原则。为还原真实的生态环境,李谦每年至少花两个月时间深入山区、湿地,加入保护野生动物志愿队巡山,匍匐在黑土地观察土壤……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故事线索,无论多么偏远的野外,拎起行囊就出发。 “给孩子讲故事而已,费这么周折做什么”“不过是哄小孩开心罢了”——李谦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在业界积累了知名度,一些人得知她转型儿童文学创作,都表示不理解。“其实不然,通过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一个真实又不失童趣、浪漫的世界,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李谦说。 小路的尽头逐渐被黑夜这头怪兽吞掉,而月光越发皎洁”“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熊崽崽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大红松树上坐满了松塔,每一颗松塔都在向它招手……” 在李谦的笔下,白山黑水的大自然令人神驰,既有凛冽寒风的残酷,又有明媚和煦的温暖,同时又能启发关于真实世界的思考,颇受小读者的喜爱。一位家长找到李谦说,自己的女儿把李谦的一部小说反复看了4遍,每次读到最后一页,就马上翻回首页重新品读。 “六·一”儿童节到了,李谦的多部作品也在近期出版发行。走近野生东北虎豹、黑土地保护、追寻抗联遗址……李谦想和小朋友们分享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用脚步丈量的这个世界,能带给孩子们惊喜、感动和爱。”李谦说。作家简介:李谦,原名李燕。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在“中国故事节”担任评委。编电影、话剧三部。发表故事、小说、散文三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入选各类文集。已出版生态保护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与虎为邻》《虎王归来》《熊和女孩》《虎牙》《大风口》。获得奖项: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第六届“读友杯”作家组铜奖、第十一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东方少年》年度重点作品扶持。